首页 / 

沪惠村居:念好“四字经”,看这家村镇银行如何助力乡村产业化发展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4-08-29 10:43
分享到:

导读:

为进一步推进沪农商村镇银行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上海农商银行村镇银行管理部于年初启动了“沪惠村居”业务推进活动,旨在进一步夯实沪农商村镇银行村居服务特色化品牌。

扎根农村、服务村居,是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也是沪农商村镇银行的核心所在。该行聚焦“沪惠村居”、躬身入局的同时,更用心用情念好“四字经”,既:围绕一个“深”字,深耕本土市场;围绕一个“创”字,“创”新金融产品;围绕一个“精”字,“精”细风险管控;围绕一个“改”字,“改”革会议制度。将金融服务延伸至田间地头,让每一份耕耘都沐浴在普惠金融的阳光下。

构建“沪惠村居”特色品牌,不仅是沪农商村镇银行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更是其在乡村树立的新旗帜,更是一条惠及乡村发展、助力广大农户产业致富的“普惠大道”。

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滕欣荣

一、经验概括

将村居业务作为助力乡村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宁阳沪农商村镇银行积极与当地村两委合作,通过整村授信、村居宣传等活动,深入了解村民的金融需求和生活状况,加强风险管控和改革会议制度等措施,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村居业务为引领,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中,为乡村的繁荣发展持续贡献金融力量。

(一)“深”耕本土市场,强化乡镇服务网络

紧密围绕“三农”和小微企业需求,深入扎根本土,积极拓展乡村市场。通过组织“整村授信”活动,客户经理深入农村,与村两委建立紧密联系,实施网格化营销策略,实现服务下沉。在村居宣传活动中,不仅举办趣味游戏吸引村民参与,还现场办理开卡、授信等业务,有效提升了村民对该行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同时,积极响应政策要求,开展普惠金融、反洗钱和反诈骗等宣传活动,增强了村民的金融知识,提高了在村居的影响力。

(二)“创”新金融产品,破解融资难题

针对农村和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创新推出了“惠兴贷”“惠福贷”和“惠民贷”等多款特色信贷产品。以其灵活多样的担保方式和贴近客户的还款计划,赢得了客户的广泛好评。此外,还通过扩大授信额度和信用贷款客户范围,采用家庭成员担保等方式,进一步降低了贷款门槛,有效解决了客户的融资担保难题。

(三)“精”细风险管控,保障稳健运营

为确保信贷业务的安全稳健,对信贷流程进行了全面优化。风险部贷款审查人员和审批人员与客户经理共同实地走访客户,深入了解其经营情况和信用状况。同时,加强对贷款客户的日常监控和风险评估,及时调整授信政策。在加快贷款审批速度的同时,注重提升检辅队伍的专业能力,定期开展检查辅导和合规检查工作,确保信贷业务的合规性和风险可控性。此外,还通过培训和学习提升员工的风险合规意识,为稳健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改”革会议制度,提升决策效率

为更好地服务广大农户,对“会议制度”进行了改革。将行务会议的参会人员扩大至各部门负责人及微小团队长,并实行每周一次的会议制度。在会议上,各部门负责人和团队长汇报工作进展、计划和遇到的困难,行领导及时作出反馈和调整。这种高效的会议制度有助于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快速调整服务思路和发展策略,作出的各项决策得到了良好执行。

宁阳沪农商村镇银行行长杨爽

二、典范做法

在宁阳县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春华秋实、春耕秋收的景象依旧,但传统农耕的画面已悄然蜕变。无人机在广袤的田野上翱翔,现代农业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在这场变革中,宁阳沪农商村镇银行作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以“沪惠村居”为引领,紧贴农情,主动服务,成为当地农民致富、产业兴旺、乡村美丽的坚实后盾。

宁阳县泗店镇,一个拥有29个自然村的传统农业重镇,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底蕴,孕育了众多农产品瑰宝,其中许家桥大白菜(简称“桥白”)更是闻名遐迩。这种拥有六百多年种植历史的大白菜,在清朝康熙年间便已成为御膳必备,被誉为“鲁西南第一白”。然而,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提升“桥白”的品牌价值,促进农民增收,成为泗店镇乃至宁阳县面临的重要课题。

宁阳沪农商村镇银行深刻认识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必须精准对接农民需求,助力产业升级。为此,该行围绕“农民富裕、产业兴旺、乡村美丽”的目标,主动下沉服务,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户信息进行“精准画像”。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该行精准识别了大棚种植户、农民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目标群体,并逐一制定金融服务方案。

在泗店镇,宁阳沪农商村镇银行与当地政府紧密合作,以党建共建为纽带,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该行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各类农业活动,为农户提供政策解读、市场信息、技术培训等全方位服务。同时,该行还主动对接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企业,了解他们的资金需求,量身打造贷款产品,确保金融服务精准高效。

党思卫,宁阳县百得利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是泗店镇有名的农业技术推广员。他致力于提高农户科学种田水平,推动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为了将“桥白”这一本土名品做大做强,他积极配合镇政府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培育特色种植产业。然而,在推广过程中,资金短缺成为了他面临的一大难题。

得知这一情况后,宁阳沪农商村镇银行迅速响应,组织客户经理上门服务,为党思卫量身制定了贷款方案。在调查审批流程高效运转下,当天便成功发放了30万元涉农经营贷款。这笔“及时雨”般的资金,不仅解决了党思卫的燃眉之急,更为他购置无人机、改良农药化肥、提升种植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沪惠村居”的引领下,宁阳沪农商村镇银行不仅注重资金扶持,更致力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该行积极引入金融科技手段,为农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同时,该行还联合农业技术部门,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和田间观摩会,邀请党思卫等农业专家为农户传授病虫害防治、高产栽培技术等知识,提升农户的科学种植水平。

在党思卫的带领下,泗店镇的“桥白”种植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无人机喷洒农药化肥、实施精准灌溉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据统计,该镇“桥白”的种植面积已扩大至2800亩,亩均效益增加1200元以上。

宁阳沪农商村镇银行的“沪惠村居”金融服务模式,不仅促进了泗店镇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更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全面繁荣。该行通过精准施策、党建引领、科技赋能等手段,有效解决了农户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问题,激发了农村经济的内在活力。

今年以来,该行已累计为泗店镇农户授信1600万元,服务农户112名。这些资金的注入,不仅解决了农户的燃眉之急,更为他们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种植效益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该行还通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和田间观摩会等活动,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提高了农户的科学种植水平。

在宁阳沪农商村镇银行的助力下,泗店镇的乡村振兴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该行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为宁阳县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事业树立了典范。

三、创新成效

宁阳沪农商村镇银行秉承“支农支小”的战略定位,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以“沪惠村居”为战略追求,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携手广大农户共同书写出乡村振兴新篇章,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贡献更多金融力量。截至目前,已完成村居建档539个村,累计授信逾4000笔、金额逾4.5亿元。

工作启示

村镇银行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动脉”,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角色愈发重要。宁阳沪农商村镇银行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典范,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其成功经验值得深入总结和广泛推广。

(一)紧跟政策导向,凝聚发展共识

宁阳沪农商村镇银行深刻认识到,服务乡村振兴不仅是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更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该行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方针政策,结合宁阳地方特色和资源禀赋,确立了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定位。通过深入研究地方经济特点,该行明确了服务乡村振兴的方向和路径,确保了金融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倡导新作风,提升服务质效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作风转变是关键。宁阳沪农商村镇银行在作风建设上出新招、亮实招,推行“阳光信贷文化”和“合规文化”,有效提高了办贷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完善激励机制和晋升通道等方式,该行可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该行干部员工在奋斗中走出了“特色”,在辛苦中收获了“幸福”。

(三)实行网格化管理,扩大覆盖范围

为了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效能,宁阳沪农商村镇银行实行了网格化、区域化经营管理模式。该行根据各网点的地理位置,将网点周边各乡镇、社区、街道按分片实行网格化管理,并绘制了金融服务分布图。通过建立以“商圈”“社区”为主的服务“朋友圈”,该行确保了网点周边的企业、商户、农户和社区居民都能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四)创新信贷产品,破解融资难题

针对广大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宁阳沪农商村镇银行积极响应省、市金融振兴号召,创新推出了“惠民贷”“惠福贷”“惠兴贷”等特色贷款产品。这些产品覆盖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广大农户需求,有效破解了“贷款难”“担保难”的瓶颈。同时,该行还通过优化审批流程、降低融资成本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户的融资获得感和满意度。

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号召下,宁阳沪农商村镇银行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小而活、小而快、小而精”的禀赋优势,念好“四字经”,展现新作为,自觉承担起更多助力乡村发展的责任和使命,不断探索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深度和广度,努力促进乡村振兴与县域金融、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制定特色化金融服务方案,积极开发适合乡村振兴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以“沪惠村居”为金融纽带,为乡村的产业化发展注入更多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金融力量。

作者:王浩臣、刘恩祥

编辑:袁海霞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