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在河南省济源大峪镇曾庄村,村民石敬国忙完地里的农活后,来到白玉蜗牛养殖基地,查看白玉蜗牛的生长情况。
“白玉蜗牛对温度和湿度均有较高要求。最近天气热,所以我得常过来看看它们的情况。”石敬国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如今谈起白玉蜗牛的养殖技巧,他也头头是道。
曾庄村地处深山区,耕地面积少,增收渠道单一。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村民的收入更高、腰包更鼓,是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驻大峪镇曾庄村第一书记郜勇思考的头等大事。
“以前,曾庄村集体经济发展比较薄弱。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曾庄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去年,曾庄村集体经济收入50.5万元,仅光伏产业一项就实现收入20余万元。”郜勇告诉记者,一项项产业,不仅直接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为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就拿石敬国来说,仅养殖白玉蜗牛这一项,每个月就为他带来2000余元的收入,真正让他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在大峪镇,曾庄村只是众多村子发展的缩影。
今年以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大峪镇通过开展“33632”专项行动,(即召开镇级动员部署会、村级传达学习会、分析研判交流会等三项会议压责任,开展领导干部带头访、卫生队伍服务访、帮扶对象贴心访等三访活动补短板,聚焦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驻村帮扶工作、落实“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乡村公益性岗位和小额信贷规范管理、产业带富和就业带动、帮扶项目管理等六大整改守底线,提升村容村貌、户容户貌、档卡资料等三个水平上台阶,组织与中心工作联动、与考核督导联动的两次联动促提升),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有效带动了群众致富增收。
“今年,我们按照‘33632’专项行动方案,强化动态监测和帮扶,确保所有的脱贫户(监测户)生活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济源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驻大峪镇仙口村第一书记张向阳表示,按照“33632”专项行动方案,不仅提高了工作质效,还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会议精神,据了解,大峪镇紧紧围绕示范区“1+5+N”工作思路要求,在全镇范围内开展“33632”专项行动,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强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进一步增强全镇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
“我们会持续探索‘33632’专项行动的新方式、新路径,持续增加群众收入,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峪镇乡村建设办负责人贾述文说。(王峰小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