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8月26日,位于辽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的辽宁双智数字赋能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在这一“展用一体”的赋能中心,中国工业报记者见到了不同场景中的应用解决方案,包括汽车外饰件、模具型面检测,RV减速器自动化检测,数字智能智慧船厂,RomaxWIND风机传动链设计仿真平台等。
辽宁双智数字赋能中心内,展示的车身大型零件检测方案
“辽宁双智数字赋能中心,是沈抚科创园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将为沈抚示范区、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工业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撑。到2035年,我们要全面建成一个立足东北,服务全国的创新型区域高地,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沈抚之路。”在辽宁双智数字赋能中心,辽宁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佳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
另据海克斯康制造智能大中华区执行总裁郝健透露,下一步,辽宁双智数字赋能中心将牵头链主企业以及行业协会,深度绑定辽宁省22个重点产业链,并依托当地政府,在智慧城市等领域,实现深度合作与延伸。
百余款工业软件实现云端部署
辽宁双智数字赋能中心(以下简称“赋能中心”),是辽宁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简称“沈抚示范区”),联合世界500强企业、数字化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优质服务商海克斯康,数字信息运营服务“国家队”、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排头兵”中国联通,共同建设的国内最具应用性、示范性的数字化赋能服务平台。
“海克斯康是主要的持股方,也是技术方案的主要提供方。中国联通负责把工业软件上云,然后提供云服务,我们沈抚示范区提供场景落地,以及相应的服务保障。总的来看,三方各尽所能,形成一个综合性平台。我们希望借此平台,未来可以形成服务辽宁、服务东北、服务整个工业振兴的探索性实践。”刘佳表示。
资料显示,赋能中心座落沈抚示范区沈阳片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内,重点建设“两心、一核、N场景”,将108类253款核心工业软件云端部署,共计拥有多达170个场景的前沿技术方案。面向制造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客群体、政府机关等主体,赋能中心可提供不同类型与级别的一站式赋能服务包,能够针对性的激活企业数字化动能,提升政府社会管理效率,培养专业化优秀人才。
“辽宁联通基于云网一体化的技术优势,结合海克斯康工业软件,双方共同打造了5G+工业软件云平台。其中,海克斯康提供全球领先的工业软件应用,辽宁联通通过强大的PaaS支撑能力、基础算力、5G网络等,为平台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系统环境和信息。经过一年的平台建设与试点应用,目前已经完成覆盖26个行业,百余款工业软件的部署,可供辽宁全省的企业高校等各行业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访问和使用。”中国联通辽宁省分公司副总经理许宏印透露。
刘佳介绍,赋能中心主要具备五个方面的突出优势:
技术领先。赋能中心汇集海克斯康集团旗下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核心技术为一体,融合世界前沿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工业互联网等核心技术,部署了上百台全球领先的智能传感与高端智能装备,打造出覆盖众多行业领域、全球最领先的数字化技术方案。在中国联通业务资源和超大型数据中心加持下,将海克斯康旗下108类、253款世界一流的核心工业软件全部云化部署,实现数智融合、展用一体、线上线下互动的先进数字赋能平台。
赋能广泛。赋能中心立足“智能制造”“智慧城市”两大领域,覆盖先进制造、航空航天、汽车装备、电子芯片、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未来产业等18个高端技术装备行业,以及城市治理中各环节应用场景,面向制造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客群体、政府机关等主体,提供不同类型与级别的一站式赋能服务包,能够针对性地激活企业数字化动能、提升政府社会管理效率、培养专业化优秀人才。
安全可靠。海克斯康中国近20年来大力实施“全球化+本土化”战略,全面推进核心工业软件及智能制造、仪器仪表高端装备国际合作、本土研发、国内制造,实现所有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参与了精密仪器仪表、工业母机、医疗装备、光刻机、重型燃气轮机、核心工业软件、航空设计软件、掘进机主轴承等10多项国家“卡脖子”工程项目,成功为C919国产大飞机、中国首制大型邮轮、新能源汽车、嫦娥五号等标杆性项目赋能助力。赋能中心在服务企业发展过程中,也将确保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快速应用。赋能中心革新了传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一对一、点对点的服务模式,基于数字时代互联网+、场景+等生态合作特点,充分挖掘“平台应用-场景体验-创新孵化-人才培育-服务咨询”全链条服务功能,用户可通过线上订阅软件、线下实地体验的方式,更简单、更直观地获得数字化方案与服务,打造了数字化赋能服务的新范式、新标杆,加之海克斯康的强大支撑,技术落地性强,便于快速应用。
生态共赢。赋能中心将以海克斯康、中国联通资源力量为依托,汇聚国内外高科技企业、高校院所、行业研究机构等优质资源,共同打造线上5G+核心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线下数字赋能载体,以沈抚示范区为起点,全面快速向全省乃至东北地区覆盖扩展,建设一批不同特色、不同行业需求的可定制、可扩展、可升级的高端区域赋能平台,最终实现赋能平台、合作伙伴、赋能主体多方合作共赢的创新生态。
支持中小企业低成本快捷上云
辽宁双智数字赋能中心的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沈抚示范区又一次开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变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郝健透露,下一步,希望将赋能中心打造成五个平台方向。
第一,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螺旋互促”的重要平台。着眼服务全省产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紧盯辽宁省重点打造的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需求,赋能中心将搭建全球领先数字信息化技术应用场景,提供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技术创新方案,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螺旋”机制加快形成,不断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
一手抓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一手促进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据悉,赋能中心将搭建全球领先数字信息化技术应用场景,提供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技术创新方案,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助力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辽宁优势传统产业巩固既有优势,不断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
第二,打造制造企业“智改数转”的重要平台。赋能中心紧紧围绕传统制造业企业降本、提质、增效、升级现实需求,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建立“智改数转”资源池,突出硬件智能化改造和软件集成应用的叠加,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造和升级,通过整体组织更新、流程再造和数字化导入,全面提升制造企业在研发设计、组织生产、运行管理等各环节的智能化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沈抚示范区承载着整个辽宁省的智改数转和科技创新的龙头、示范效应,选择沈抚示范区是强强联合,因为我们的战略目标相同。”郝健说。
第三,打造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重要平台。赋能中心充分考虑广大中小企业“缺数据、缺方案、缺技术、缺支持”等现实困难,支持中小企业通过低成本的快捷上云方式,开展技术设备改造升级。同时,围绕中小企业共性的发展需求,提供云化的CAD设计、CAE仿真、CAM加工、智造AI、质量数据分析等核心工业软件,搭建了高精度检测单元及质量数据分析平台,为企业提供高精度共享检验检测服务。
“诸多中小企业,可能无法花上百万购买一个工业软件,但现在他们可以通过这种订阅的模式,按年、按时,或按应用进行付费,是非常灵活的应用模式。”郝健表示。
第四,打造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赋能中心充分吸收借鉴海克斯康多年在智能制造领域的项目实践经验以及全国60余万企业和高校院所人才培养经验,依托海克斯康培训中心、智能制造研究院优质培训资源以及各大高校院所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线下共享的教育设备、软件产品和实践基地,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产教供需对接机制,打造企业高校联合人才培养实训基地。
“产教融合的方式能让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和我们的产业落地场景密切结合,让这些高技术人才在第一时间在培育的过程中就能接受到企业的实际场景的熏陶。赋能中心将为辽宁,以及东北的人才产业发展生态提供很好的支撑。”刘佳表示。
第五,打造城市运行高效治理的重要平台。赋能中心聚焦解决当前城市管理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构建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经济运行等分析模型,充分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和关联性,形成感知发现、决策指挥、反应处置、终端反馈的工作闭环,推动实现全局“一屏掌控”、政令“一键智达”、服务“一网通办”、监督“一览无余”。
沈抚示范区以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为牵引,高标准建设沈抚科创园,高质量推进三大主导产业,为辽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提供支持。作为建设沈抚科创园的重要项目,辽宁双智数字赋能中心的投运成为沈抚示范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有望为沈抚示范区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注入强劲动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