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第二届全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大赛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

作者: 曹雅丽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4-08-26 11:24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工业互联网”已连续7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

8月23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指导,未来工业互联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主办,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深圳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技术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传播与成果转化中心协办的“2024第二届全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大赛颁奖典礼”在深圳隆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海斌、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王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传播与成果转化中心副主任张志旻、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党委书记田川、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党组成员深圳市通信管理局局长肖永忠、深圳大学副校长李永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王晖分别致辞,未来工业互联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成员以及来自全国70余所院校代表出席。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罗俊章作开场主持。

罗俊章开场主持


于海斌致辞

于海斌在致辞中指出,“未来工业互联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大研究计划作为贯彻党中央建设制造强国战略部署的重要一环,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走在国际前列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本届大赛提供了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工业互联网技术与应用成果,展现了我国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深厚积累与蓬勃活力,助力推动“基础理论研究、核心技术攻关、应用系统开发、人才团队建设、科研成果转化”五位一体发展,为我国乃至世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王鹏致辞

王鹏指出,我国工业互联网已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整体呈现加速迭代演进的趋势,数实融合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显著提升,应用赋能产业发展日益凸显。本届大赛紧密契合工业互联网发展新趋势,广泛集聚各方资源力量,赛道设置更为丰富多元,挖掘出一批具备创新性、可行性、应用价值和可推广性的优秀成果,对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理论和技术发展、激发创新活力意义重大。

田川致辞

田川表示,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全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大赛秉承“以赛促应用,以赛促合作,以赛促交流,以赛代评选”办赛理念,致力于突破关键技术难题,加快成果产业化应用,打造一批典型示范案例。在首届基础上,今年第二届大赛通过优化赛题设置,扩大参赛范围,提升赛题保障,助力激发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活力,对推动构建经济新生态产生了积极影响。

张志旻致辞

张志旻提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的“未来工业互联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大研究计划于2020年启动至今,已经布局了3个集成项目、24个重点支持项目和42个培育项目。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通过利用科学基金项目和人才优势,积极发挥导向和桥梁作用,开展科技成果孵化。全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大赛通过连年举办,加强科技竞赛与学术成果融合、增强科研与产业对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探索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和科技评价新方式。

肖永忠致辞

肖永忠表示,广东始终坚持制造业立省,将工业互联网发展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数字化和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重要抓手,始终坚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连续多年发布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广东将继续坚持创新引领、加强能力建设、促进行业应用,并借助大赛这样的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发展和产业合作的高端交流平台,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李永华致辞

李永华表示,深圳大学始终秉承“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致力于科技人才培养和创新技术研究,已建有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和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积累了深厚研究基础与丰富实践经验。深圳大学将通过承办大赛等方式,激发师生创新活力,释放高校创新潜能,助力探索我国高校师生共研共创的新路径。

王晖致辞

王晖表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不断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通过大赛,为产业培育知识丰富、技术先进、技能精湛的高素质工业互联网及相关领域专业人才,有效提高原始创新和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能力,推动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加速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于海斌院士报告

颁奖典礼上,于海斌院士以工业互联网赋能智能制造途径分析为题作报告分享,通过回顾不同历史阶段工业互联网的特征、体系结构及其主要技术组成,展现我国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未来工业互联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大研究计划的部署及进展情况,提出在人工智能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必然迈向工业智联的未来趋势。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曾鹏、中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阳春华以及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谢永华分别就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人机协同控制与跨域实时优化、工业互联网赋能有色冶金智能制造、职业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索作学术报告。

本届大赛吸引到了900余名选手及指导教师报名参与,173支参赛团队进入决赛,经过激烈角逐,共有24支参赛团队分别获一、二、三等奖,获一等奖团队代表在大会上进行了成果展示。同期,产生多个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奖以及优秀论文。

本届大赛针对未来工业互联网生产要素互联的时空关系演变及调控规律核心问题,聚焦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的工业互联网五大功能体系开展专业能力和技术方案的竞赛,打造了汇聚技术资源、创新资源、产业资源、高校资源、专家力量的开放合作平台,呈现出参赛选手多元、赛题科技赋能、成果效益显著等多个亮点。

近年来,高职院校踊跃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功获批项目呈现递增趋势,展现了高职院校的科研实力和创新水平。本届大赛特设职教赛道,设置教师组和学生组,扩增参赛范围,助力职教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与应用成果转化效能。

本届大赛得到了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全国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平台”、紫金山实验室“确定性网络综合仿真平台”、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三维CAD协同设计平台CrownCAD”等平台的支持,以及北京西普阳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脉冲视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北京寄云鼎城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广东分院等企业的支持。

全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大赛致力于围绕未来工业互联网重大核心科学问题,加强技术协同攻关、产业应用服务的联合创新,打通未来工业互联网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最先一公里”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市场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助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科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团队,打造工业互联网中国智库,不断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技术发展。会上举行交接仪式,2025第三届全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大赛计划于江苏南京举办。

作者:曹雅丽

编辑:袁海霞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