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9月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

作者: 曹雅丽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4-08-21 11:43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8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经贸与发展合作有关情况。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唐文弘表示,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9月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中非双方将共叙友好情谊、共商合作大计。

中非经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唐文弘表示,习近平主席于2015年、2018年、2021年连续出席三届中非合作论坛,宣布实施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九项工程,为中非合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中非双方元首战略引领下,中方各部门、各地方、各企业持续深化沟通与合作,推动中非经贸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是中非贸易规模屡创新高。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2821亿美元,与2021年相比增长了近11%,连续第二年刷新历史峰值,反映出中非贸易的强劲韧性。中国与近半数非洲国家贸易额同比增幅超过两位数,体现出中非贸易的充足活力。

二是中非投资合作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00亿美元,是非洲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国之一。过去三年,中国企业为当地创造超过110万个就业岗位,投资建设的经贸合作区覆盖农业、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等行业,吸引超过千家企业入区,为当地纳税增收、出口创汇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中非基础设施合作成效显著。非洲是中国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十年来,中国企业累计在非洲签订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700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超过4000亿美元,在交通、能源、电力、住房、民生等领域实施了一批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中非新兴领域合作动能积聚。航空航天领域,中国为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发射气象或通信卫星。电子商务领域,中非携手拓展“丝路电商”合作,举办非洲好物网购节。卢旺达驻华大使参加线上直播带货的时候,3000袋卢旺达咖啡上架即“秒空”。中国电商企业深耕肯尼亚市场,为当地青年创造了近万个就业机会。卫生健康领域,中国企业在马里、乌干达、喀麦隆等国开展医药投资,提升非洲本地药品可及性。

“下一步,中方将以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新举措为主线,与非方同心协力,推动中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为促进中国和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唐文弘表示。

中非投资贸易合作稳步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赴非洲投资兴业。三年来,中非投资贸易合作情况如何?支持在非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联盟发起“百企千村”活动举措的落实情况如何?

唐文弘表示,作为《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首个三年规划,中非从2021年起共同实施“九项工程”。三年来,中非投资贸易合作稳步发展,中国连续十五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肯尼亚内罗毕国际机场收费快速路、南非光伏电站、埃及家电工厂等一批基础设施和制造业项目落地见效。中国向非洲派出500余名农业专家,培训近9000人次农业人才,有力支持非洲农业现代化进程。

在绿色发展、数字创新等工程带动下,中国企业在非洲实施了一大批清洁能源项目,对非出口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显著增加。中非卫星遥感应用合作中心在北京揭牌成立。中非数字合作论坛成功举办。中方与非洲国家共建10余个双边联合实验室或联合研究中心,在资源遥感、可再生能源、生态农业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

在投资驱动、能力建设、人文交流等工程项下,中方加快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通过制度创新加快探索中非投资贸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中非媒体合作论坛、中非青年创新创业论坛、中非妇女论坛、中非和平安全论坛等活动成功举办,为中非双方各领域人才双向对话提供了专业高效的机制平台。

商务部西亚非洲司司长沈翔表示,中非合作“九项工程”,其中就包括支持在非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联盟发起的“百企千村”活动。在这一框架下,在非中国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开展了大量公益活动。

沈翔介绍,2021年12月以来,中国在非企业在“百企千村”活动项下累计实施320个社会责任项目,覆盖非洲51个国家,受益村落或者社区超过1万个。相关企业积极通过捐赠物资、援建项目等方式,帮助当地基层民众改善基础设施状况,提高社会福利。例如,中国企业在尼日利亚为当地建设的供水系统,解决了60万人饮用水长期缺乏的问题;再如,新冠疫情期间,在纳米比亚为当地医院捐赠医用制氧站,缓解了危重症病人氧气供应的燃眉之急;又如,在刚果(金)成立社区基金,并且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销售收入注入基金,用于实施社区基础设施、卫生健康等领域项目。还有,在埃及实施女童教育帮扶计划,修建了201所女校,目前在校学生已经达到7000名。

“中国企业积极提升本地化经营水平,越来越多的非洲当地员工成为企业高管、工程师和技术骨干。”沈翔举例说,中国企业在南非举办的招聘大会,将招聘信息推送到当地社区,优先雇佣社区居民。再如,在亚吉铁路以及沿线工业园区、尼日利亚莱基港等大型项目,分别为当地创造超过10万个就业机会。

积极培养当地人才。沈翔介绍,在非中国企业通过提供培训、建设学校等方式,帮助当地持续加强能力建设,培养技术、管理人才。例如,中国企业在南非等国选送当地学生来华学习后返回就业;再如,与吉布提工商学校共同开办“鲁班工坊”,开设铁道工程技术和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填补当地铁道类专业的空白;又如,在赞比亚自筹资金建立水电培训学院,为赞比亚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技能人才。所有这些举措,都为非洲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曹雅丽

编辑:袁海霞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