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体推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和水平等重大改革任务,为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市场监管力量。”8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蒲淳在会上表示。
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市场环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
蒲淳介绍,近年来,市场监管制度规则不断完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着力健全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规则,先后推动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新修订公司法及其配套规则出台实施,修订反垄断法、推动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推动修订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出台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等制度,为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撑。
“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蒲淳表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不断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切实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公平竞争制度实施以来,全国累计审查的政策措施161.8万件,废止和修订了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9.3万件;今年以来,依法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4件、不正当竞争案件6076件,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10件,经营者集中新申报标准施行后申报数量同比下降13%,企业投资并购更加便利。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企业对竞争执法专业性感到满意。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竞争协调司司长周智高表示,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在规范市场竞争行为上持续发力,切实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反垄断监管执法。这两年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连续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强化医药、建材、汽车、公用事业等民生领域监管执法。2022年以来,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60件,罚没金额超过25亿元,推动市场竞争秩序稳步向好。同时,深入推进数字经济等领域反垄断常态化监管,依法无条件批准平台企业经营者集中申报案件48件。充分发挥重大案件警示示范作用,推动经营者签署行业的自律公约,依法对垄断风险进行提醒敦促,督促指导涉案企业合规整改,推动行业秩序不断优化。
二是做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2022年以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审结经营者集中案件1900余件,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先声药业收购托毕西、万华化学收购烟台巨力等10起经营者集中案件,依法解除丸红公司收购高鸿公司100%股权案等案件的限制性条件,激发企业投资并购活力。同时,实行简易和非简易案件的繁简分流审查机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委托北京等五个省份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部分经营者集中简易案件反垄断审查,上线经营者集中审查等业务系统,提升案件审查质效。
三是支持指导经营者加强反垄断合规建设。今年4月,国务院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修订发布《经营者反垄断合规指南》,细化具体垄断行为合规风险要点,建立反垄断领域合规激励制度。此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还发布了《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合规指引》,举办一系列的反垄断合规系列讲堂,支持和指导经营者加强合规管理。目前,我们正在加快制定《经营者公平竞争合规管理规范》国家标准,积极推动形成企业主动合规、政府有效引导、社会广泛支持的多方共治格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强化反垄断提出明确要求。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加强和优化反垄断监管执法,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以公平竞争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以更大成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周智高表示。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蒲淳介绍,近年来,经营主体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着力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建立完善经营主体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出台市场监管部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22条举措,推动企业注销等“一件事”高效办理,精准有效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2023年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到1.84亿户,企业活跃度同比提高0.69%,退出企业平均寿命延长0.64年。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就需要破除各种封闭的“小市场”、自我的“小循环”。
“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周智高介绍,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坚持标本兼治、破立并举,坚决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然要求健全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周智高介绍,2022年6月,我国《反垄断法》完成了颁布15年后的首次修改,在法律层面上确立了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今年1月,国务院修订提高了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便利企业投资并购;刚刚过去的8月1日,《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施行,从4个方面提出了“19个不得”的明确要求,防止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这些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工作,为破除地方保护、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周智高表示,更大力度加强监管执法,纠治了一批不当干预市场竞争行为。2022年以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聚焦公用事业等一些重点领域,依法加强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监管执法,查处行政性垄断案件122件,同时还组织开展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的集中清理工作,深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制度刚性约束,整治了一批限定交易、妨碍商品要素自由流通、排除限制外地经营者等行为,坚决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
“更深层次凝聚公平竞争社会共识,增强各方面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的行动自觉。”周智高表示,从2022年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以“统一大市场公平竞未来”为主题,每年举办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发布《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组织开展公平竞争法律和政策“进机关、进党校、进企业”活动,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大力弘扬公平竞争文化。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在纠治不当市场干预行为上进一步加力提效,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周智高表示。
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今年以来,以旧换新政策密集出台。今年3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也印发了《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启动了新一轮的标准提升行动。
“我们计划在今明两年内完成294项重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2024年和2025年分别完成129项和165项。通过标准制定实施和配套政策支持,更好支撑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蒲淳透露。
蒲淳表示,自标准提升行动实施以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建立了详细的工作台账,优化了工作流程,定期进行工作调度,评估并通报进展情况,确保标准研制的各个阶段紧密衔接,加快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程。目前,294项国家标准已全部立项,并已发布55项,涉及能耗能效、污染物排放、安全生产、电动汽车、家用电器、家居用品、民用无人机等多个领域,这些标准在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例如,在能耗能效领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电力变压器、冷水机组、中小型冷库等能效强制性标准,以及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和煤制油、炼化行业能耗限额强制性标准,这些标准的实施,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有助于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蒲淳介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加快完善适配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质量基础设施,全力推进质量强链专项行动,全面实施标准稳链重大标志性项目,制定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精准助力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今年以来,全国共布局质量强链项目628个,标准提升行动部署84项重点国家标准制修订,在能耗能效、家具、燃气器具等领域发布112项国家标准。此外,建立健全重点产业质量认证体系,实施加快推进认证认可高水平开放行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累计颁发质量认证证书391万张,获证组织突破100万家。我国加入21个合格评定国际组织,对外签署15份多边互认协定和128份双边合作互认协议。
“高标准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正如稳固的地基是高楼大厦的根本。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标准提升行动的实施步伐,不断完善国家标准体系,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提升标准质量水平。对于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点产品,我们将加快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加强标准的实施应用,更好地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提升标准化工作的效能。”蒲淳表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