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变化 图表来源:华安证券
2020-2025年中国大数据市场支出预测 图表来源:IDC中国
■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国家数据局自去年10月份挂牌成立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职能定位,坚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一条主线’,统筹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三个建设’的工作思路,推动数据工作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数据工作新局面。”7月22日,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国新办举行的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刘烈宏表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 “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数据工作夯基垒台、提档加速的重要突破期。
刘烈宏说,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研究出台国家数据局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统筹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数据力量。
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
我国是首个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国家,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促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数字时代的国家竞争新优势,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部署。数据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国家数据局如何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如何有效释放数据活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规则等作出部署,为我们下一步推进数据领域的改革发展指明方向。”刘烈宏表示。
刘烈宏指出,我国是首个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国家。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潜在价值大、发展变化新,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有利于更好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其他生产要素,实现要素创新性配置的作用,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促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数字时代的国家竞争新优势,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数据具有不同于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的特性,这使得数据工作更为复杂。”刘烈宏说, “因此,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必须依靠改革创新,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刘烈宏强调。
刘烈宏表示,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家数据局将坚持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促进数据要素开发利用:要先立后破,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要注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破除数据开发利用的瓶颈制约;要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做强做大数据产业;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加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其中,在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数据基础设施等建设,就像食品需要冷链一样,数据流通也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我们将支持地方开展试点探索,打造数据 “冷链”。在破除数据开发利用的瓶颈制约方面,聚焦解决供数、用数中的合规顾虑,持续探索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开发利用新路径,着力推进 “数据要素×”行动,挖掘和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多举措推动数据产业创新发展
数据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必须融入经济社会活动中才能发挥其价值,与信息通信产业、互联网产业既密不可分又有其新的发展特点。同时,数据技术在加快发展,数据产业的形态也在不断迭代和演进。
今年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 “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数据产业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国家数据局数据资源司司长张望表示,培育数据产业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国家数据局高度重视数据产业的培育工作。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围绕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正在研究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张望说。
张望透露,一方面,厘清数据产业的内涵和外延,面向市场需求,培育多元化的市场经营主体。另一方面,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支持企业在资源汇聚、技术攻关、产品服务、流通交易、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快发展。同时,用好政策工具,从投资政策、人才培养、产业集聚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安排。
推进数据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数据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而持续推进数据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为充分释放数据要素潜能、激活数据要素价值作出新的贡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
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司司长杜巍表示,数据基础设施是数据基础制度落地和数据高效开发利用的基础承载,是全面促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具体来讲,数据基础设施是在网络、算力等设施的基础上,围绕数据汇聚、处理、流通、应用、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构建适应数据要素化、资源化、价值化的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是项目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系统集成,既包括平台、系统等 ‘硬’的设施建设,也包括标准规范、体制机制等 ‘软’的制度设计,同时还包括隐私保护、数据标识登记等技术创新的应用。”杜巍指出。
杜巍介绍,近年来,各地方、行业、领域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形成了隐私计算、数据空间、区块链、数联网等多种技术解决方案,为数据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近期,国家数据局正在组织编制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推动构建协同联动、规模流通、高效利用、规范可信的数据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当前,我们聚焦数据流通利用环节,围绕重要行业领域和典型应用场景,部署开展隐私计算、数据空间、区块链、数联网等多项技术路线试点,支持地方城市先行先试,促进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跨主体的高效可信流通利用。”杜巍介绍。
中小企业是数字化转型重点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加强科技创新,利用数字技术来提高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环节的效率,构筑起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加快,但是还存在着一些挑战。
“智转数改、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小企业的必修课。”刘烈宏认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产业链上下游数据的开发利用。
“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会同国家有关部门,持续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营造良好环境。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方面,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形成合力,深入组织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推进重点领域的数字化转型,面向区域、园区、集群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强化解决方案和服务供给,支持龙头企业和第三方数字化服务商搭建数字化转型综合赋能平台,促进产业链协同。”刘烈宏表示。
刘烈宏透露,在加强数据赋能方面,国家数据局正在研究制定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政策,扩大公共数据资源的高效供给,推动大中小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共同开发利用企业数据,不断满足中小企业等各类企业数据资源的需求。还要深入实施 “数据要素×”三年行动,提升中小企业用数能力,实现降本增效。在营造数字化转型生态方面,支持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打造供需对接、全链协同、价值驱动的数字化转型生态。国家数据局也鼓励和支持互联网平台、行业龙头企业等立足自身优势,开放数字化资源和转型能力,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