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曹雅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年均增长1.6万亿元,这个数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年进出口总额。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目前外贸企业数量比2012年翻了近一番。汽车、集成电路、锂电池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产品2023年出口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7.3倍、1.8倍、15.2倍。这些数据客观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规模更大、结构更优、活力更强。”7月30日,海关总署副署长赵增连在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外贸高质量发展含金量更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3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较2012年增长超过了17万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外贸排在前面国家一年的进出口量。同期,海关监管货物量也大幅增长了54.5%,进入新时代,外贸的“蛋糕”更大了,高质量发展含金量也更足了。”赵增连表示。
赵增连介绍,创新让中国外贸发展的底气越来越足。2023年,我国出口高技术产品同比增长6%,占出口总值的18.7%。自主创新品牌让中国潮牌如雨后春笋,从根植于传统文化的马面裙到功能多样的电子产品,不断在海外圈粉,2023年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增长9.3%,占整体出口的21%。
“绿色成为外贸高质量发展鲜明的底色。”赵增连介绍,我国出口的每10辆汽车中有4辆是电动汽车,每10辆轨道机车中有7辆是电力机车,出口的蓄电池近九成是锂电池,外贸出口的绿色属性更强。
对于有些论调炒作我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问题,赵增连表示,这实际上是伪命题,它既不切合实际,也有违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比如电动汽车,国际能源署测算,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将会达到4500万辆左右,这个数字相当于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中国产量的5倍,我国的新能源产品不仅不过剩,反而丰富了全球的绿色供给,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中国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绿色发展的政策制度保障,未来中国的绿色产业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区域协调发展稳固了外贸的底盘。”赵增连表示,东部地区是我国外贸的压舱石,进出口连续三年超过30万亿元。中西部地区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外贸占比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东北三省进出口不断扩大增长,2023年增速比全国快了1.6个百分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区域战略已成为外贸的动力源。党的十八大以来,贡献了外贸增长的近六成。
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负责人林少滨补充说,东部地区勇挑重担,贡献了我国7成以上的外贸增量。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进出口年均增速高于全国整体4.5个百分点。东北三省进出口连创新高,2023年达到1.23万亿元的历史最高值。今年上半年,东部、中西部和东北三省进出口全部实现增长。
“特别要指出的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发挥了外贸动力源的重要作用。”林少滨表示,京津冀区域外贸总量跨过了两个万亿级台阶,2023年达到5.03万亿元的历史新高。长三角区域以不到全国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超过全国1/3的进出口值,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优势突出,2023年大湾区内地9市出口了我国近5成的家用电器、近8成的3D打印机和超过9成的无人驾驶航空器。
赵增连表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也让全球贸易伙伴共享了中国超大市场机遇,海关坚决贯彻落实扩大进口战略,有序加大准入力度,目前在海关注册的进口农食产品境外企业已经超过了50万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进口超过150万亿元,年均增长4.2%,水果、化妆品、妇幼用品等消费品进口快速增长。
“外贸的发展不是靠单边保护出来的,而是要靠开放赢得发展,靠合作求得共赢。‘小院高墙’只会自我孤立,开放共享才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赵增连指出。
“下一步,海关将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要求,进一步支持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建设,持续推进综合保税区政策创新和监管改革,优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机制,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模式,营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的规范发展。加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充分发挥海关对外合作磋商机制作用,努力推动消除国外不合理的技贸措施,为外贸经营主体保驾护航,推动外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赵增连说。
跨境电商蓬勃发展
跨境电商是近年来经济领域的“热词”,已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新动能。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现象,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企业之间架起了直通的桥梁。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完善拓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正面清单,不断创新跨境电商通关监管等,推动了我国跨境电商跑出“加速度”。据海关统计,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较2018年增长了1.2倍;初步测算,今年上半年进出口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给海关监管服务带来了全新挑战。现在海关每年监管的跨境电商、跨境邮件快件包裹量达70多亿件,平均每天有2000万件左右。”吕大良表示,对此,海关也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开发应用跨境电商通关服务系统,着力提升跨境电商通关效率。同时,也采取切实措施,确保通得快、管得住。比如,开展了跨境电商进口食品风险监测、消费品抽样监测行动,开展跨境电商寄递“异宠”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等,保障了跨境电商商品质量安全,也防范违禁品入境。
吕大良表示,中国海关对跨境电商的监管实践,也为全球海关创造了经验。2018年,我国就与世界海关组织联合举办了首届世界海关跨境电商大会,牵头制定了《世界海关组织跨境电商标准框架》。中国海关对跨境电商的统计方法实践案例,连续纳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等编制的《数字贸易测度手册》。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电子商务谈判,提出中国海关建议。《中国海关跨境电商商品质量安全管控实践》纳入了世界海关组织跨境电商良好实践案例。
“下一步,海关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完善有利于跨境电商发展的海关监管制度。目前,我们正在研究推广跨境电商出口货物‘先查验后装运’模式,以及扩大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跨关区退货试点范围等措施。我们还将不断优化完善海关跨境电商通关服务系统功能,进一步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更好满足广大消费者和企业“买全球、卖全球”的需要。助力我国跨境电商持续高质量发展。”吕大良表示。
我国外贸必将行稳致远
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出口增速超过市场预期。支撑我国进出口高速增长的动能有哪些?面对红海危机等风险因素,下半年我国外贸能否延续平稳增长态势?
吕大良表示,总的看,上半年我国外贸创下了新高,经营主体活力充足,传统动能优势稳固,新动能也不断涌现,外贸持续向好基础扎实,成绩来之不易、鼓舞人心。
吕大良分析,上半年我国外贸较快增长,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宏观政策加力推进,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国内生产稳定增长,消费需求持续恢复,这些为外贸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外部需求边际改善,也利好企业抓订单、拓市场。“全球经济、贸易等多方面数据也都反映了这一点,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机构的最新预测,都上调了2024年全球增长预期,世界贸易组织全球货物贸易晴雨表也连续两个季度位于荣枯线上。还有,我国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新质生产力激发外贸新动能,为全球提供了创新优质的产品。”吕大良表示。
对于我国外贸下一步走势,吕大良表示,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地缘政治风险也较高,部分国家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全球产供链造成的干扰也逐步显现,红海危机等导致的航运堵塞、运费上涨,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下半年外贸保持增长仍面临不少挑战。
“然而,有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和产业体系配套完整优势作支撑,有各项稳外贸政策举措保驾护航,特别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必将为我国外贸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国外贸也必将行稳致远。”吕大良强调。
吕大良表示,海关总署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落实好各项稳外贸政策措施,推动拓展中间品贸易,助力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扩大进口,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着力巩固外贸向好态势。同时,也将密切跟踪形势变化,加强数据监测分析,做好新一轮通关政策储备和供给,助力企业减负降本,全力服务外贸质升量稳。
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赵增连表示,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
赵增连介绍,当前,海关总署已初步研究形成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框架思路,概括起来就是“1+1+4”,1是一个目标,第二个1是一个总抓手,4是四方面重点工作任务。“目标”主要是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总目标,及时调整进一步全面深化海关改革、推进海关现代化的总体工作安排,做到与总目标有效承接、同频共振,以海关现代化服务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总抓手”就是加快推进智慧海关建设、“智关强国”行动。四方面重点任务,简单讲就是“四个围绕、四个进一步”:
围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完善海关守护国门安全机制。中国海关作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海关,面对贸易形态多、监管要求高、风险多元化、安全压力大的大国海关难题,概括起来讲,就是面对和处理好“滞、瞒、逃、骗、害”五大风险,面对这五大风险,“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要解题破题,就必须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深化海关监管制度机制改革。
“我们提出完善‘三项机制’,就是风险防控机制、综合监管机制、科技支撑机制。这三项机制将分别解决如何精准高效识别处置风险,如何管住异常、守好国门,如何实现智能自动监管等突出问题。”赵增连表示。
围绕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海关促进开放发展机制。概括起来是“五个紧扣”:紧扣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扣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紧扣外贸体制改革、紧扣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紧扣外事工作机制改革。
围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进一步健全海关法规制度。今年前不久,《关税法》和新修订的《国境卫生检疫法》先后颁布,将为海关全面有效履行相关职责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海关总署将从完善海关法律法规、协同推进改革和法治建设、健全海关管理体制机制三个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以法治保障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
围绕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海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机制。深入推进“国门卫士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推进三级党委强化改革意识、增强改革勇气、提升改革本领,调动海关系统抓改革、促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针对以上四个方面重点任务,我们目前主要设计了59项举措。下一步,还将进一步完善以‘1+1+4’为主体框架的海关落实方案,明确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细化海关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全面履行守国门、促发展职责使命。”赵增连表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