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一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旗智• iM”高端论坛在长春举办

作者: 瑾瑜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4-07-26 16:24
分享到:

7月19日以“新质创领·智造旗技”为主题,以“智慧驱动、AI赋能”为技术内涵的2024年中国一汽第四届先进制造技术“旗智•iM”高端论坛在长春举行。

论坛邀请了中国工程院的李培根院士、王国栋院士、林君院士、张学军院士等行业“大咖”齐聚长春,先后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企业智能化升级、钢铁行业与汽车制造协同创新破解“黑箱”难题、汽车产业中智能检测装备的发展、先进光学制造等领域的前沿科技,展现了新技术在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业的创新应用和未来前景。

据悉,此次论坛是其推动落实阩旗技术“SIGHT(洞见)531”发展战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技术交流平台。4月18日,中国一汽正式发布了阩旗技术“SIGHT(洞见)531”发展战略,在安全、智能、绿色、健康、美妙方面做出了详尽的规划。中国一汽将以红旗“一个发展目标、五大品牌基因”、三大技术平台、九大技术领域、一个支撑体系为核心技术架构,展现红旗品牌前瞻洞察、不断求变的技术创新战略定位。

中国一汽董事长、党委书记邱现东表示:“在阩旗技术‘SIGHT(洞见)531’战略的指导下,未来五年,红旗品牌将投入研发资金1200亿元,着力攻克983项关键核心技术。在制造技术领域,我们将向着智能工厂和零碳工厂目标加速迈进,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希望产业链上下游及各相关主体与我们加强战略对接、深化战略合作,共同推动汽车产业先进制造技术实现跃迁发展。”

在中国一汽先进技术中心的“先进技术展区”,“智能制造”的核心主题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阐释。智能化技术展区、新能源技术展区、先进制造技术展区、制造装备技术展区等4大主题展区,集中展示了中国一汽旗下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及零件件相关分子公司应对当今智能电动汽车发展趋势,在多个细分技术领域取得的50余项创新成果。

冲压压合智能力控技术、焊接质量智能监控与预测系统、总装视觉软件自主开发及应用、汽车卫星定位产线检测、商用车轮胎自动随行装配系统、车桥总成自动柔性装配技术、汽车减振器AI智能化研发平台等诸多项目成果,都是中国一汽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在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助力中国一汽高效打造高品质汽车产品。

走进红旗制造中心繁荣厂区,参观了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电池电驱五大车间。一辆汽车的诞生,最先从冲压车间开始,通过模具将钢板冲压成车身单件,再由焊装车间将车身单件焊接成白车身,经过涂装车间电泳喷漆等工艺处理后,运送到总装车间进行内外饰、底盘、动力系统等部件的装配,最后是一系列严苛的质量检测。

在总装车间,讲解员介绍,这里共有11条自动化生产线,4条高精度整车检测线,极限产能可以达到年产量30万辆。这座高效、稳定生产的智能化工厂,生产制造能力已经处于国际一流水准。

“自动化”是这座工厂的鲜明特色。焊装车间自动化率达到100%,涂胶自动化率达到97%,总装自动化率达到30%。通过机器人间的协作,整车前后风挡玻璃、轮胎、座椅等都实现了全自动装配,机舱管路、胎压等实现了在线全自动检测。整个过程无人参与,机器人通过视觉扫描车身特征及精确算法,完成相关工作,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了质量。

作为一座智能化工厂“数字化”是这座工厂的核心密码。繁荣厂区可以通过工厂数字化系统,实时监控生产线上的全部关键特性数据,对整车3000多个拧紧、加注、涂胶等关键特性进行全程管控和数据存储,并与车辆合格证进行联网绑定,如果出现不合格工序车辆无法打印合格证及出厂销售。通过装备能力的提升,以及质量预测、监控、追溯系统的应用,实现关键工序100%防错、关键参数100%监控。

在红旗制造中心繁荣厂区,每54秒下线一台车,每一台车下线,它的数字孪生体就同步上传到了云端,实现所有数据可溯源。参观嘉宾在红旗制造中心繁荣厂区见证了中型纯电轿车E-QM5、全新红旗H5、红旗首款MPV车型HQ9、红旗H6等诸多车型混线生产的柔性之美和数字化魅力。

据了解,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中国一汽已经实现了164类1.5万余套关键装备的数据联通,打造集产线3D模型和运行状态于一体的数字孪生工厂,已经实现了“商品车下线、数字化车上云”。未来,中国一汽将在现有数字孪生的基础上持续构建AI业务场景,重点突破智能设计与仿真大模型、柔性生产智能控制算法、生产运营智能决策系统等关键技术,不断提升智能决策比例。

新质创领·智造旗技,数字技术将贯穿红旗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为我们开创智慧未来的崭新篇章。

作者:瑾瑜

编辑:袁海霞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