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将算力基础设施领域的升级与转型推向新阶段,头部互联网科技企业纷纷布局智算中心,为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提供支持。算力,成为推动数字时代科技创新的直接催化剂。
而与高速发展的算力资源相对应的,是不断增长的能源电力消耗。根据高盛发布的研究报告,从2023年到2030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动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增长1.6倍。
面对算力发展带来的巨大能源需求,我国政府提出了算力与绿色电力协同发展的政策方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引入绿色能源,鼓励算力中心采用源网荷储等技术,支持与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融合开发、就近消纳;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算力电力双向协同机制初步形成,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
站在低碳转型与算力升级的交叉点,加速绿色电力消费,建设绿色低碳数据中心成为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碳中和国际研究院于近日发布的一份《绿色云端2024》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持续增长的AI业务规模和耗电量进一步拉高了互联网科技行业的电力需求。与此同时,面对2030年100%可再生能源目标,企业绿电消费亟待进一步提升。
互联网科技企业可再生能源表现逐步提升,部分企业绿电消纳比例小幅增长,但行业整体尚未形成绿电比例快速增长的局面。包括百度、世纪互联在内的八成企业在过去两年内,绿电占比尚未突破10%。正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业务的互联网科技行业,仍将面临未来用电量的进一步规模增长,企业绿电消费亟待提速。
企业表现明显分层
《绿色云端2024》共选取25家主流互联网云服务企业及数据中心企业进行评估。其中,入选云服务企业在2023上半年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占比超52%,入选数据中心企业2022年市场份额占比超60%。
互联网云服务企业共10家,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字节跳动、华为、快手、京东、金山云、浪潮、优刻得;数据中心企业共15家,包括万国数据、秦淮数据、世纪互联、博浩数据、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数据港、中国联通、中联数据、宝信软件、奥飞数据、易信科技、光环新网、科华数据、浩云长盛。
25家主流互联网云服务企业及数据中心企业得分明细
报告发现,25家企业整体表现明显分层。
互联网云服务企业中,阿里巴巴和腾讯持续领衔可再生能源消费,绿电交易规模实现突破。据不完全统计,阿里巴巴2023年购买绿电16.1亿度,腾讯2024年签约绿电采购量超13亿度。字节跳动承诺2030年实现运营范围碳中和与全球运营100%可再生能源电力使用,但因其尚未披露企业完整环境绩效表现,实际进展难以评估。此外,百度虽已承诺2030年实现运营范围碳中和目标,但其2023年可再生能源占比仅约5%,与榜单前两名拉开差距。
数据中心企业中,万国数据、秦淮数据以及世纪互联因其在可再生能源的目标设置和行动落实上取得相应进展,位列前三。
企业排名分布情况显示,在清晰且具备雄心的气候目标指引下,两个行业的第一梯队企业正在加速践行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与榜单中游企业的差距也进一步拉大。
在最新榜单中,已有11家企业设立2030年及以前实现100%可再生能源或自身运营范围碳中和的气候目标。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和大规模市场化交易的突破主要集中在头部企业,中尾部企业进展缓慢或未作公开披露。
供应链减碳链条复杂庞大,全面清晰的供应链碳排放核查是企业管理自身碳足迹的第一步。报告还发现,仍有16家企业尚未披露包含租赁数据中心用电、资本货物排放等关键环节在内的范围三碳排放信息。
“应进一步规范信息披露标准,参考国际国内相关披露指引、积极编制和发布如环境、社会及管治(ESG)、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等专项报告,并进一步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报告中披露的环境绩效信息进行鉴证,增强信息披露的力度。”报告建议,“与此同时,还应持续提高信息披露的完整性,披露包括用电结构、数据中心PUE水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等信息。其中,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方面,加强对供应链碳足迹管理,参考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对范围3各类别排放进行碳足迹核查和披露。”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资深项目主任吕歆表示:“在2024年榜单中,我们看到部分第一梯队企业在绿电消费总量和绿电消纳占比上都实现了新的突破,但遗憾的是,这一现象并未延伸至整个行业,部分已经做出100%可再生能源承诺的企业在实际行动上进展缓慢。要想在AI技术发展推高用电量的压力下实现气候目标,企业亟需进一步加速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
可再生能源成突破口
互联网科技企业加速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电力需求持续攀升之下,100%可再生能源成为破解算力与电力难题的关键突破口。
设立100%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企业的可再生能源占比
报告显示,政策对互联网科技企业消纳可再生能源的引导约束与供给保障逐步完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加强可再生能源利用,政策进一步对数据中心提出细化要求。
政策积极鼓励数据中心以多种方式参与可再生能源消纳,并对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提出明确的量化发展目标。
2022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启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在对8个国家枢纽节点启动建设的复函中,要求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应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算力电力双向协同机制初步形成,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为数据中心消纳可再生能源提供明晰指引。
第二,地方省市配套可再生能源保障政策,支持数据中心产业发展。
“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后两年,已有地方省市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完善电价机制、保障数据中心绿色用能。安徽省在《推进长三角枢纽节点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若干举措》提出支持芜湖市新增光伏电量向起步区建设倾斜,价格按照不高于燃煤发电上网基准价加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进行结算;内蒙古自治区在《关于支持内蒙古和林格尔集群绿色算力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数据中心通过绿电直供和构网型储能提高绿电供应比例,降低绿电到户价格。
第三,绿电交易规模持续扩容,绿证权威性进一步加强,持续提振互联网科技企业绿电消费信心。
2021年9月,中国启动绿电交易试点工作以来,绿电交易规模持续增长,交易机制不断完善,为包含互联网科技企业在内的需求侧用户提供明晰的市场信号。
绿电交易量上,据不完全统计,阿里巴巴2023年购买16.1亿度绿电;腾讯披露2024年签约绿电采购量超13亿度。绿电消纳比例上,2023年,万国数据可再生能源比例超过38%;阿里巴巴、秦淮数据、腾讯的绿电占比分别在2023财年或2023年突破10%,分别达到15.43%、13.03%和12.4%。
报告显示,当下企业参与绿电消费的方式更趋多元。其中,绿电市场化交易模式因其灵活性高,交易规则逐年完善,市场运行逐渐成熟成为互联网科技企业消费可再生能源的主要选择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榜单内12家企业积极参与绿电市场化交易,其中3家企业披露以不同的模式探索多年期绿电交易。
分布式电站因建设难度较小,经济性好等优势同样是互联网科技企业消费可再生能源的主要选择,近九成的榜单企业已经在企业运营范围内部署了分布式光伏项目,其中9家企业披露为分布式光伏项目配置储能系统的进展,同步提升能源管理效率。此外,5家企业采购绿证,1家企业披露集中式电站规划项目。
“互联网科技企业作为低碳转型的排头兵,应体现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与雄心。在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交易,加速扩大自身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的同时,进一步将可再生能源交易实践推广到供应链范围,助推全供应链范围碳中和目标。”吕歆建议。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