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把脉问诊开良方” 工业节能诊断擦亮新型工业化绿色底色

©原创 作者: 曹雅丽 发表时间:2024-07-20 09:07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清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工信厅节函〔2024〕275号),组织开展年度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工作,促进工业企业、园区节能降碳、降本增效,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

《通知》指出,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61家节能诊断服务机构,为90余家工业园区以及近1900家工业企业实施节能诊断,涉及近千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0余家绿色工厂以及近百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覆盖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属、轻工、纺织、机械、汽车、电子、数据中心等行业领域。

党中央、国务院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对推进市场化机制建设,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进行了工作部署。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实施《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计划》,组织社会多元技术力量在全国各行业及重点领域实施节能诊断服务行动,推动形成“先进领跑”“标准约束”“监察执法”“诊断服务”多轮驱动工业节能降碳新模式,为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有效推进节能服务企业、节能技术装备供应商等与工业企业、园区紧密对接,帮助发现短板弱项,为先进节能降碳技术、装备和管理模式进入工业企业、园区注入新动能。特别是,针对企业主要用能设备的诊断服务,分析评估能效水平及运行效果,提出设备升级和优化控制建议,有效促进工业企业、园区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

《通知》要求:聚焦中小企业、工业园区节能降碳。中小企业贡献了我国60%以上的GDP、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园区作为工业企业和基础设施集聚的平台,是统筹推动园区内企业间实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纽带。2024年诊断工作继续面向“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开展节能诊断,并将工业园区纳入服务范围,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专业能力,深入挖掘节能降碳潜力,提出可复制易推广的节能降碳解决方案。

带动节能服务提质增效。第三方诊断服务机构为工业企业、园区能效提升工作“精准把脉”“照方开药”,是推进工业节能降碳的重要措施。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从近400家机构中“优中选优”,遴选出61家承担2024年度国家重点节能诊断任务的服务机构。充分发挥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技术装备提供商等各方力量,推动形成节能诊断、技术改造、结果评估的节能服务闭环,持续提升工业节能诊断服务水平。

发挥市场机制推动节能降碳。坚持市场导向是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的基本要求,必须推动诊断服务与现实节能降碳需求的有效结合。进一步完善以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指导,行业协会和大型企业集团积极配合,节能诊断服务机构具体实施,工业企业广泛参与,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加速转向市场主导的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体系。以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为契机,鼓励企业与节能服务市场化组织、节能技术装备提供商等对接,积极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实施《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计划》,组织社会多元技术力量在全国各行业及重点领域实施节能诊断服务行动,推动形成“先进领跑”“标准约束”“监察执法”“诊断服务”多轮驱动工业节能降碳新模式,为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截至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累计组织为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数据中心等行业领域2万余家企业开展服务,提出改造措施建议5万余项,全部实施后预计可实现年节能量8500万吨标准煤。


作者:曹雅丽

编辑:袁海霞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