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第十一届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聚焦大会暨展览会在成都举办

作者: 余娜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4-07-15 16:13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7月11日-12日,由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和决策者智库联合主办的GTF2024第十一届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聚焦大会暨展览会(以下简称:GTF大会),在中国(成都)西部国际博览城举办。来自国内外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领域“产学研用”近200家企业参展,总参会参展人数超6000人。

展览会上,众多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产业链的中坚力量亮相。从大国重器的制造商到精密零部件的供应商,从尖端材料的研发企业到智能软件服务的创新先驱,中航重机、杭州汽轮动力、哈尔滨汽轮机厂、华电通用、航空工业航标、成都中科冀能、航亚科技、中国钢研、微电子院、安徽杭瑞、成立航空、德兰航宇、中阳桥、ANSYS、科大讯飞、国机集团沈真所、合智、霏鸿科技等企业悉数亮相。

GTF2024大会开幕式论坛由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监事长严宏强主持。严宏强表示,“‘两机’产业链的整合与优化成为近年来的亮点,通过构建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加速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提升了整个行业的系统集成能力和全球竞争力。此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嵌入,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设计、制造、维护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

上海市航空学会理事长史坚忠表示,“航空事业的发展不仅是科技进步的象征,更是国家实力的体现。在全球航空技术迭代演进、日新月异的今天,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作为核心技术,其创新与突破对于推动我国航空工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以《航空发动机和大飞机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为主题作报告,他建议,“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夯实基础,不断充实和完善自主研发体系。推进信息化,搞好数字仿真实现资源共享,更要培养和吸引一批高素质领军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乐嘉陵在题为《氢燃料在燃机领域应用的发展前景》的报告中表示,氢能对构建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截止2024年上半年,已有超过30个省发布氢能产业支持政策,政策和制度保障不断完善,可再生氢能项目产能规模超10万吨/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杨勇平院士提到,至2060年,我国最大符合预测约28亿千瓦,是2023年最大负荷的2.1倍。其中,预测燃气发电装机容量3.1亿千瓦,最大负荷支撑能力占比10.6%储能的负荷支持能力占比约为17%,约5亿千瓦。

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能源解决方案,可持续航空燃料(SAF)近年来在全球航空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在航空发动机战略会议上,中国民航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丁水汀就《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国际博弈与对策》做主题报告,报告中提到“SAF是中短期内民航实现‘双碳’目标的首选能源路径,氢能有可能在本世纪下半叶与SAF竞争。”

资料显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聚焦大会诞生于2014年两机专项成立之初,起源于长三角核心城市—上海,十年间见证和参与了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产业链取得了显著成果。

上海作为中国的高端制造业高地,政府高度重视“两机”产业发展,通过优化产能布局、加快智能制造升级,积极参与国际项目合作等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打造了以上海、江苏等地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吸引了众多上下游企业落户,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为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川渝贵陕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并驱,均具备深厚的“两机”工业基础,无论是航空发动机还是燃气轮机,都有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代表的链主单位,辐射带动众多活跃的配套零部件及原材料企业,并坐拥大量科研机构与试验基地,共同构成了我国“两机”产业的战略要地与集群高地。

大会现场,还发布了《2024燃气轮机产业发展白皮书》和《2024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白皮书》。决策者智库首席研究员李庆星介绍,“燃气轮机产业发展白皮书”持续深入跟踪气电和燃机行业发展,已连续发布四版,《2024燃气轮机产业发展白皮书》将于GTF2024会后发行。《2024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白皮书》已于大会现场正式发行。

“当前,气电发展主要面临五大主要问题,分别是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供应紧张;燃料成本约占气电成本的80%以上,高气价降低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电价疏导仍然困难,未能完全实现气电联动;燃机技术依赖进口,增加了发电成本和风险;部分燃机设备进入老化阶段,更新换代成本较高。”李庆星表示。

针对航空发动机领域,《2024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随着低空经济蓬勃发展,我国通用航空动力将成为航空产业发展中的热门方向,目前我国通用航空动力市场大部分被国外发动机制造商所垄断,国产中小型发动机市场占比在5%以内,与整体市场规模井喷式扩大形成对比。尽快全面、彻底、覆盖国产高端通用航空动力将是至为关键的一步。我国通用航空动力自主发展需要突破适航审定、低成本研制、营销成功等关键问题。


作者:余娜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