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民营钢铁企业“创二代”真刀实枪的时候到了。6月30日,在中国钢铁界有着“钢铁沙皇”“钢铁教父”称号的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逝世,其长子沈彬正式独当一面,开始了沙钢集团的沈彬时代。告别了一代钢铁传奇,沙钢集团未来何去何从,答案或许就在沈彬手中。
企业顺利传承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美国研究机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家族企业第二代顺利接班的比例只有30%,到第三代只有12%。从我国情况看,改革开放40余年诞生的第一代企业家群体,普遍到了已退休或即将退休的关口,未来十年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传承窗口期”。
企业传承是很多“创一代”内心深感焦虑的事情,甚至超过“创一代”对于企业现金流的焦虑,毕竟现金流只与企业有关,而传承不仅关乎企业,更牵涉企业家的家庭以及所有员工的幸福。所以,企业传承就成为一个关乎所有企业家人生终极命题和终极价值的话题。
第一代创业者为钢铁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钢铁行业作为民族工业的脊梁,其传承成功与否不是家族企业的“家事”,更关乎一方百姓生计,在某种意义上也事关中国工业未来发展走向的大事。我国钢铁第一代创业者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倾心和投入,为钢铁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工业报选取几家比较典型的民营钢铁企业为代表,试图缕清“创一代”到“创二代”传承图谱,探寻“创一代”到“创二代”传承密码。沙钢集团:1975年,沈文荣从锦丰棉花加工机械学校毕业后,成为沙洲县(张家港市前身)锦丰轧花厂一名钳工,直至1984年被任命为沙洲钢铁厂厂长。1988年,沈文荣将德国老牌钢铁企业蒂森克虏伯子公司霍施钢厂整体搬迁至张家港,这一壮举成为我国钢铁工业史上的里程碑,自此沙钢集团进入钢铁行业第一梯队。沈文荣生前坚信,百年以后沙钢集团还能屹立在扬子江畔,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一流的钢铁企业。
敬业集团:李赶坡在做过十年公社书记后,1985年和1988年两次下海,先后兴办过罐头厂、啤酒厂、化工厂,1988年创办河北敬业集团,从最初的造罐头到今天的金属粉末3D打印,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长为跨国企业集团,目前正在稳步迈向5000亿营收的里程碑。
永钢集团:1978年,吴栋材担任江苏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支部书记,先后破除“以粮为纲”的产业禁锢、“农民不能办厂”的思想束缚,挖塘养鱼、创办轧钢厂、实行集体持股、与沙钢联合重组,以创新推动村里各项事业飞跃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永联村着重解决好“五个化”的问题:一是居住方式城镇化。二是生活方式社区化。三是生产方式产业化。四是组织方式自治化。五是收入方式多元化。
荣程集团:1991年,张祥青、张荣华夫妇靠磨豆腐、卖早点攒起1万元做起废钢生意。1994年创建唐山丰南顺达冶金原料厂(现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1998年成立丰南冀发特种钢材有限公司,1999年成立唐山市合利钢铁厂。目前,荣程集团已形成钢铁冶金、科技金融、文化健康三大产业板块,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绿色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中天钢铁:董才平出生于江苏武进奔牛镇的普通农民家庭,1983年从体校毕业后便以篮球运动员的身份进入武进锁厂,成为一名临时工。1997年前后,34岁的董才平被空调到武进钢铁集团(中天钢铁的前身)担任集团董事长、总经理。2001年,武进钢铁集团由国企改制为民企,中天钢铁集团正式成立。目前,中天钢铁正向着绿色钢城、千亿集团、百年企业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新生代为钢铁行业注入了青春活力
当前,民营钢铁企业逐渐发展成为推动我国从“钢铁大国”迈向“钢铁强国”的重要力量,但是年轻的民营企业尚缺少可供借鉴的传承样本,大多处于不明确的传承状态,让接班过程充满了变数,“创一代”必须深入思考、慎重行动。好在钢铁“创一代”已经意识到这项世界难题,开始向内突破向外求法,培养出一批如沙钢沈彬、敬业李慧明、荣程张君婷、永卓吴毅等为代表的钢铁新生代,以其勇气、坚持和努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和能力,为钢铁行业注入了青春活力。
我国钢铁行业经历70余载的发展,已经进入更科技、更智慧、更绿色的转型升级历史阶段。在钢铁行业兴盛发展中,“创一代”的不懈努力为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成功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接班人。但是,民营钢铁企业两代间的传承,不是传承给一个人,而是传承给一个团队,这得益于一个敢交,一个敢接,标志着民营钢铁企业全面进入“二世”时代,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刻。
沈文荣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沙钢不是家族企业,无论是何种所有制企业,都要聘任最优秀的人。沈文荣的儿子沈彬大学毕业后,远赴英国攻读斯塔福德大学经济学硕士,回国后没有立即进入集团,而是先后在一家外贸公司、香港某船舶公司做财务。2006年,沈彬正式进入沙钢集团,从最熟悉的财务工作开始,一路做到财务主管。37岁时,沈彬成为沙钢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从管钱到管人,再到全面掌管企业,得到了全方位历练。目前,我国钢铁市场整体供需压力明显,钢铁企业利润大幅萎缩。在严峻的市场背景下,沙钢集团接下来的发展备受外界关注,如何带领沙钢集团这艘巨轮更稳健的航行,成为接棒者沈彬的肩头重任,也是沈彬一直思索的“焦点”。
敬业集团第二代掌门人是李赶坡的儿子李慧明,他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清华、中欧、五道口金融学院取得三个EMBA学位,现任敬业集团公司总经理。他认为,搞实业是企业最好的理财,企业不是个人的企业,也不是一个家族企业,因此不断发展的理念必须坚持、全球化的视野必须坚持、学习型的团队必须坚持。
张荣华的女儿张君婷,2012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在美国、加拿大自主创业,成立了主营健康食品业务、兼顾加拿大和中国市场的跨境电商平台,带动300多人线上创业,是当时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最大的线上有机食品平台。张荣华的儿子张锡尧,现任荣程集团董事、副总裁、荣青联会长、天津荣钢先行者篮球俱乐部董事长。
吴栋材的儿子吴耀芳是永钢集团的“创二代”,而永钢集团“创三代”吴毅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学习金融,2011年走进父辈们打拼了数十年的钢厂,开启他的传承与创业篇章,现任永卓控股有限公司和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总裁。12年时间,吴毅坚持做精做强钢铁主业,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他发现一家企业可以充分整合资源,走“实体+金融”的发展道路,永钢集团先后在新加坡、香港、上海设立公司,发展钢材出口、铁矿石贸易、期货、金融等业务。
2013年6月,中天钢铁集团召开机构改革大会,成立董事局战略管控下属公司,集团董事会成员全部退出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经营层,但“创一代”仍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标志着中天钢铁正式进入第二代经营掌权时代。中天钢铁第二代掌权人是董才平的儿子董力源,曾就读于英国伦敦大学,毕业后从实习生到副总裁历时8年之久,现任中天钢铁集团副总裁、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天钢铁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
“传”与“承”给市场留下了想象空间
一个强大的工业体系,需要有坚挺的钢铁脊梁;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有伟大的钢铁意志。我国民营钢铁企业“传”与“承”的故事在不断上演,更多新生代闪耀登台,在历练中流露出自己欲开创出一片新天地的期待和执念,给市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目前,“企业接班人”的六种模式:模式一:发扬光大;模式二:升级换代;模式三:优势互补;模式四:另辟蹊径;模式五:群星璀璨;模式六:改弦更张。沈彬从小在沙钢集团大院里长大,耳濡目染了父辈排除千难万险地艰苦创业过程,也见证了沙钢集团从小作坊到世界钢铁巨头的辉煌历程。2019年,沈文荣卸任,仅保留董事局主席职务,沈彬真正意义上全面接手沙钢集团。而在金融产业方面,由沈文荣次子沈谦主导,目前担任沙钢集团投资副董事长、总经理。
沙钢人这样评价沈彬,他“看上去比较沉稳,办事很果断,文章写得不错,注重现场调查研究”。面对外界贴予的“富二代”标签,沈彬曾在采访中表示不能认同:“可以自豪地说,我是沙钢的传承者,是走在生产一线、走在钢铁行业前沿的新一代”。2020年,沈彬当选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六届会长,这也是中钢协历史上首位民企会长。2022年12月,沈彬首次当选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不仅是本届执委会中江苏唯一一名担任副主席的民营企业家,也是本届领导班子中最年轻的副主席。
李慧明给钢铁行业的定性就是工业食粮,就像人类对粮食的需求一样,钢铁行业永远不可能没落。李慧明认为,钢铁的用量会越来越多,不会被其他的材料所替代。目前,钢铁行业的生产方式在不断的进步,只要生产方式改进了,就是一个朝阳的产业。“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灵魂人物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一家企业的特点其实也就是企业家的个性使然,这也是企业的优势。”李慧明强调。
吴毅认为,民营企业进入代际传承难免出现“代沟”,而这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上的差异。上一代人社会责任感强,重视解决就业问题,对于引入人工智能、裁减人员等做法相对保守;对资本运作、金融期货操作这些风险性较强的业务,也不太愿意触碰。而新一代企业经营者更加重视创新创优、效率提升,对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和未来竞争力的现代管理、业务提升、技术创新等,更愿意吸收尝试。只要双方充分沟通、磨合,老一辈丰富的人生阅历完全可以成为年轻人大胆尝试的“安全阀”,他们积累下的社会关系也能为企业现代管理推进加入“润滑剂”。
对于家族企业的传承大计,“创一代”张荣华表示:“家族每个成员的使命我认为是不一样的,各有各的特色。如果下一代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意愿。他们在能够驾驭好的情况下那是没有问题,不能成为他们的负担,强加于他们。”其实,荣程集团很早就按照职业经理人的现代企业运营模式在运作,但是如何让企业不断地创新突破,如何让企业在新的时代机遇下总能抓得住机会,“创一代”身上的那种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眼光仍需不断学习揣摩。
中天钢铁围绕“创造全国最高水平的循环经济,创造全国最高水平的技术工艺,创造全国最高水平的质量效益”发展方针,打造现代化、多元化、国际化集团。中国工业报记者发现,中天钢铁集团企业文化:有德有才--破格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在提到中天钢铁最值得传承的精神时,“创二代”董力源给出的答案很坦诚:“团结可以战胜一切。”这便是中天钢铁企业文化的精华。董力源认为,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坐享其成不算英雄,要做就做闯二代、创二代。谈及企业传承,董力源深知自己身处第一境,要传承的不仅是家业,更是贵族精神。
接班的“钢铁二代”面临的考验还在后面
钢铁是近现代工业文明的脊梁,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甚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性价比最高的金属材料。在经济红火之时,钢铁业是最兴旺的行业之一;当金融风暴来袭,钢铁行业首当其冲,成为受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有研究发现,“企业接班人”问题的深层难题:一是“职业化经理人”机制尚未形成;二是“主流价值观”的缺失;三是“工业化文明”的洗礼;四是“创始企业家”的人格注入;五是“全球化市场”的来临;六是“系统竞争时代”的到来;七是“分合并进”的趋势,接班的“钢铁二代”面临的考验还在后面。
从成功率的角度看,家族传承显然为最优选择,但“子承父业”的传承方式目前遇到接班人“断层”的挑战。民营钢铁企业能否成功传承,以下三个维度极为重要:第一个维度,“创一代”是否与“创二代”做到彼此认同;第二个维度,“创一代”是否给“创二代”留下了一个团队、留下了一个成熟的系统;第三个维度,“创一代”的产业是否被“创二代”认可。可见,对“时”与“势”的深刻洞察,是民营钢铁企业发展战略上的高瞻远瞩,彰显了新时代“创二代”坚定企业文化自信、保持战斗定力、掌握历史主动的勇气。与白手起家的父亲相比,沈彬身上同样有对钢铁行业的一腔热血。“不热爱钢铁这个行业是无法接班的。走进钢铁生产一线,面对的是高温液态、高度紧张的工作程序,作为企业的领头人每天都要穿梭其中。”沈彬曾向媒体表示。
在中天钢铁集团内部,董才平、董力源父子并不回避各自想法上存在的差异,理念思路虽然有异,但方向并不矛盾。更多时候,他们一边慎重地进行创新尝试,一边把共同的发展目标,坚定地放在发展优特钢以及环保事业上。董力源认为,和父辈间“思想的火花”是种隐形财富,可以使自己少走弯路。在敬业集团,李慧明作为敬业集团总经理,主管公司、深抓管理细节;李赶坡作为敬业集团董事长,负责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三个方向。李赶坡和李慧明父子二人分工明确,实现了无障碍传承。不过,荣程集团企业管理还是以家族成员+职业经理人的运作模式,张荣华任集团董事会主席,张君婷担任荣程钢铁板块董事长,张锡尧则在集团总部轮岗历练,姐弟共同扶持接班的模式仍在实践中。
钢铁行业是个周期性特别明显的行业,自1993年起便经历了多轮“下降—上升—下降—再上升”价格变动过程,民营钢铁企业接班人正乘风破浪向前,打造全球化高端“中国制造”。比如,河北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力(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冀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华(清华大学MBA硕士)、河北普阳钢铁集团董事长郭龙鑫(加拿大大学)、新华联合冶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孙翔(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也已逐步接手“父辈的旗帜”,以全新的姿态走上前台。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赶鸭子上架”的80后“富二代”接班人李兆会,曾在澳大利亚留过学的他用了11年时间(2003—2014),便把父亲李海仓留给他的山西省第二大钢铁企业、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海鑫钢铁败光,折射出了民营企业家族式传承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海鑫钢铁集团曾经是一家令山西省闻喜县为之骄傲的企业,然而却在李兆会的手下戛然而止,他热衷于资本市场投资——“脱实向虚”,最终走向了破产清算的结局,李兆会也因此成为“老赖”,如今已不知所踪。(孟凡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