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3年度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典型经验与实践案例

©原创 作者: 曹雅丽 发表时间:2024-07-05 23:39
分享到:

7月5日,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经验交流活动在福建晋江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等有关负责同志,以及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科研院所、能效“领跑者”企业等代表约200人参加。

此次活动发布69家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河南、江苏、河北、福建等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本地区节能降碳经验,有关专家介绍“双碳”目标下节能标准工作进展、节能工作思考等,“领跑者”企业代表分享能效提升先进做法。

能效“领跑者”企业聚焦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以优化能源资源消费结构、应用先进节能降碳技术装备、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控制、提升能源管理数字化水平为主要措施,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深入推进节能减碳。主要节能提效做法如下:

(一)优化能源资源消费结构。一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如宁波钢铁有限公司建设9.97兆瓦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年节约3000余吨标准煤,再如山东荣信集团有限公司建设10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1060万千瓦时。二是优化燃料结构,如华新水泥(道县)有限公司建设替代燃料入窑项目(一般固废入窑项目+一般固废预处理及装车项目),一般固体废弃物(纺织边角料、废纸屑等)经破碎等预处理后,从窑尾分解炉投喂,替代部分煤炭,窑尾热替代率可稳定达到48%以上,再如华新水泥(黄石)有限公司2022年协同处置垃圾衍生燃料53万吨,减少11万吨左右标准煤的使用。三是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如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构建集废旧轮胎回收、分类分拣、轮胎翻新、再生橡胶、橡胶粉、热解等全产业链为一体的废旧橡胶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体系,年回收和利用废旧轮胎5万吨。

(二)应用先进节能降碳技术装备。一是应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工艺,如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高铅渣还原采用直接还原技术,同时采用富氧熔池熔炼、浸没燃烧技术等,再如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会泽治炼分公司采用富氧顶吹(艾萨炉)—液态铅渣直接还原—侧吹熔化炉—烟化炉挥发“四连炉”生产工艺,完成粗铅冶炼及金、银、锗、铋等稀贵金属的综合回收。二是应用高效节能设备,如恒力石化(大连)炼化有限公司2号芳烃装置机泵全面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控制,年节电约0.85亿千瓦时,再如开曼铝业(三门峡)有限公司将179台高耗能电机更换为一级能效或永磁类型节能电机,每年可节电300余万千瓦时。三是高效利用余热余能,如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使用油气混烧、在线率较高的耐腐蚀组合式空气预热器,排烟温度降至100℃以下,年节约5000余吨标准煤,再如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实施MTO装置余热锅炉系统改造、循环水单元蒸汽透平系统改造、工艺凝液余热回收发电等项目,年节约2万余吨标准煤。四是高效利用生产过程产生的气体,如安徽晋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使用甲醇合成工序的弛放气和部分循环气作为双氧水变压吸附的原料气,经变压吸附提氢后的氢气用于制作双氧水,变压吸附的逆放气经加压后并入燃料气管网,供航天炉装置使用,提高燃料气中一氧化碳含量,改善燃料气品质,再如河南中源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回收天然碱原卤中碳酸氢钠湿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作为碳化法制小苏打工艺用气体原料。

(三)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控制。如恒力石化(大连)化工有限公司应用APC先进控制系统,优化系统运行,使装置长周期满负荷平稳操作,提高自动化率,减轻操作工调整工作量、装置波动,年节约6万吨标准煤。再如河南中鸿集团煤化有限公司安装智能配煤系统,导入配煤预测模型至生产控制系统,实现焦炭各项指标合理预测;开发并应用焦炉机车智能化控制系统,减少抱闸和机械磨损90%;安装焦炉热工专家智能控制系统、加热调节系统,实现火道温度的全自动测量、监控和调节,实时全面监测焦炭成熟情况,缩短结焦时间,节约回炉煤气,年节约8971吨标准煤。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独山子石化分公司安装乙烯装置APC和RTO,实时关注原料组分性质,实现裂解深度的调整更加及时准确,双烯收率提高0.37%,单位产品能耗降低5.2千克标准油/吨。

(四)提升能源管理数字化水平。如河南中鸿集团煤化有限公司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实现能源介质的远程监控、数据在线采集及分析处理,年节约14370吨标准煤;建设能源管理调度系统,整合现场控制系统中的安全、生产、设备、质量、能源、工艺等信息,实现生产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再如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全系统综合能源管理平台,实现物料、能源和碳排放信息的自动采集、汇总和计算,能耗在线监测、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和重点用能设备运行状态,年节约1.5万吨标准煤。(曹雅丽)


作者:曹雅丽

编辑:袁海霞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