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年增速高达60%,全球云巨头掘金东南亚

作者: 王珊珊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4-07-02 10:00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王珊珊

根据Gartner统计,在大模型、算力等需求刺激下,2026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将突破万亿美元。而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23年)》显示,得益于东南亚地区可用区域数量不断增长以及核心云计算技术发展迅速,亚洲市场规模有望增速超过30%,达到欧洲的两倍,将成为云计算市场竞争的下一个重要战场。

当前,全球云服务市场竞争激烈,各国都将云计算看作是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的关键环节。云计算巨头厂商在积极全球化布局的基础上,纷纷调整发展重心,聚焦热点区域、领域和方向,试图在市场上抢得先机。

而随着东南亚各国的数字经济渗透率不断提高,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着世界巨头与中国大厂纷纷押注。

他们一面要积极出海进行战略布局;另一面还要面对当地市场洞察不足、技术基础薄弱、全球化运维人才短缺、数据本土化合规、安全挑战的问题。谁能够在这一市场上胜出?全球云巨头们的决战刚刚打响。

云巨头扎堆东南亚

谷歌、微软等国际巨头在积极布局东南亚市场,中国云企业需要主动出击,以应对国际竞争。在东南亚布局是中国云企业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也可分散经营风险。

近期,东南亚市场多次迎来全球科技巨头的加码布局。

4月30日,微软(MSFT.US)宣布将在未来四年内投资17亿美元在印度尼西亚,建设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该公司承诺帮助培训东南亚250万人掌握人工智能技能,其中包括印度尼西亚的84万人。

5月2日,微软又宣布将在未来四年内投资22亿美元以支持马来西亚的数字化转型。投资包括在当地建设云端、AI的基建设施等。同时,宣布将在泰国发展云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计划,包括在泰国开设当地首个区域数据中心。

5月7日,亚马逊(Amazon)旗下云服务平台AWS对外宣布类似战略部署,称在未来4年内,将把其在新加坡的投资再提升近一倍至235亿新元。AWS表示,希望通过对云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满足客户对云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加速人工智能的采用。

紧接着5月23日,阿里云宣布将在全球五个国家投资新建数据中心,分别位于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墨西哥。这是阿里云首次进入墨西哥市场,同步将建设本地生态和服务能力体系。未来三年,阿里云将持续投资建设更多海外基础设施,并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5月30日谷歌宣布,将在马来西亚投资20亿美元,建立首个数据中心和谷歌云服务区域。

2024年2月,新加坡电信公司宣布加入英伟达的合作伙伴网络云计划;4月,英伟达宣布将与印尼第二大移动电信公司Indosat合作,建设一座人工智能开发中心,两家公司均承诺为此设施投资2亿美元;同月,越南科技巨头FPT与英伟达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计划投资2亿元,利用英伟达的技术建造一家人工智能工厂。

“东南亚是一个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对云服务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提前布局可以抢占市场先机。另外,东南亚与中国地理位置相近,文化联系紧密,这有利于中国云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服务当地市场。许多东南亚国家正在推动数字化转型,对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持欢迎态度,这为云服务提供商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重点布局AI基础设施符合当前技术发展趋势,可以为未来的AI应用和服务奠定基础。”从事AI赋能数字化转型的常信科技CEO葛林波对中国工业报表示,谷歌、微软等国际巨头在积极布局东南亚市场,中国云企业需要主动出击,以应对国际竞争。在东南亚布局是中国云企业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也可分散经营风险。

2023年9月,腾讯云副总裁李郁韬在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公布,其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并且遍布全球五大洲26个地区,运营70个可用区,可以为全球范围内的客户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华为云则于2023年9月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建立了第30个海外数据中心。5月阿里云全球峰会发布最新数据,截至目前,阿里云在全球30个地域运营89个可用区,并计划新增到31个区域和95个可用区。

财经作家姜蓉认为,当下数据就是AI时代的基础设施,企业将数据中心、云业务在东南亚进行重点布局,既能抓住新周期的机会,又能应对地缘政治风险,这对企业来讲,已经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聚金效应几何

亚太地区虽然目前整体上云率不高,但在政策推动和数字化转型的作用下,云服务市场潜力巨大。从需求侧看,2022年亚太地区的云服务支出已占IT以及商业服务支出的84%以上,是全球所有地区中最高的。

近年来,随着东南亚国家网络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科技企业的不断发展,当地也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领域。

2019年,新加坡发布首份《国家人工智能战略》,2023年又推出《国家人工智能策略2.0》,列出了新加坡未来3到5年关于人工智能的新规;2022年,泰国发布了《泰国国家人工智能战略与计划(2022-2027)》,核心目标包括建立数据中心,以及到2027年至少培养3万名人工智能相关的人才培育目标等。

据出海信息服务机构智象出海发布的《2022-2023出海白皮书——东南亚地区》(以下简称《出海白皮书》)显示:2021年2月,印度尼西亚颁布了《投资与业务领域总统令》,将外商投资准入制度改为以正面投资清单/规定为主的准入模式,进一步开放外国投资,减少限制性条件;此外,泰国政府近年来也正积极推进“泰国4.0”政策,开通泰国各区县互联网,推动泰国全面步入“数字时代”,同时泰国政府还推出了BOI项目,允许通过申请的外资企业100%持股泰国公司,并豁免所得税15年。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第一大经济实体,2023年初,印尼互联网普及率为77.0%,随着中产阶层消费力的提升、互联网及智能手机渗透率提升,这些都为云市场发展提供了诸多利好因素。

相比准入规则更加严苛的欧美市场,亚太市场地缘相近,文化和消费习惯相似,中国云服务企业更易进入。此外,东南亚国家互联网发展相对较晚,增长潜力巨大,为云服务巨头们开拓市场创造了理想的条件。

多年来,东南亚是中国云厂商出海的桥头堡,耳熟能详的有印尼版的“滴滴”“支付宝”、新加坡版“今日头条”、泰国版“淘宝”“去哪儿”,随着阿里、腾讯、华为等巨头相继掘金东南亚,这里已然是中国云的新集聚地。

据Statista数据显示,2022年东南亚十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公有云(IaaS/PaaS/SaaS)市场规模预计约为74亿美元,2022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为353亿美元,东南亚十国公有云市场约为中国市场的五分之一,增长潜力巨大。

东南亚市场也是全球数字经济最活跃的市场,据Gartner最新报告显示,印尼、菲律宾、泰国等多个亚洲市场的云计算市场2021年增速均在60%左右,远超欧美市场约30%-40%增速。

据IDC亚太预测,2023年东南亚公有云市场规模增速将达到22.4%。中国云厂商在东南亚市场的营收增速超过国内市场。

在2021阿里巴巴投资者日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阿里云东南亚市场的营收年增长超60%。2024年5月阿里云全球发布会上,阿里云智能国际事业部总裁袁千表示,近年来,阿里云在海外市场获得高速增长,五年增长超20倍以上。2023年8月亚太华为云总裁曾兴云曾对媒体表示:华为公有云服务过去4年在东南亚增长了20倍,是区域内增速最快的主流云厂商之一。根据IDC数据,东南亚公有云IaaS市场,华为云2022年整体排名第四,份额为3.5%,在中国云厂商中排名第一。

2022年4月,腾讯云宣布印尼首个云计算数据中心正式开服,据腾讯云披露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腾讯云在东南亚等国际市场保持两位数增长,合作伙伴驱动收入同比增长66%,在欧州、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中东地区的表现尤其出色,腾讯云在全球拥有10000家以上合作伙伴。

东南亚云市场市场定价通常比国内高30%以上,利润空间大,定制、服务成本也更低。凌云智能创始人祝凌云表示,东南亚国家各类运营成本相对低,加上政治和营商环境稳定,这些都对企业发展有利。

据国际市场调研机构IDC亚太数据显示,2022年东南亚公有云(IaaS、PaaS、SaaS)市场总和为74.7亿美元。其中,新加坡市场最大,为34.9亿美元;泰国为第二大市场为10.6亿美元;接下来的是分别是马来西亚9.6亿美元、印尼7.9亿美元、菲律宾7.4亿美元、越南4.3亿美元。东南亚40.6%的软件部署在公有云(SaaS、PaaS)上,59.4%的软件部署在本地(传统IT、私有云、混合云)。新加坡云成熟度超过中国,但东南亚其他国家则处于起步期。资深业内从业者孙智勇表示,东南亚处于数据云发展初期,有大量的市场机会。

人工智能及数据研究学者李杰认为,不管是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都是属于新全球工业链里产业洼地。随着生产制造重心的转移,对应的云计算服务就会跟上,所以这一轮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整个全球贸易或者全球生产制造的全球化的一轮再平衡。

2023年11月1日,Google、Temasek和Bain&Company联合发布了2023年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e-ConomySEA2023,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23年东南亚数字经济GMV预计将以11%的速度增长至2180亿美元。到了2025年,东南亚数字经济GMV预计以16%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950亿美元。

信息技术研究分析公司Gartner预测,到2025年,东南亚(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数据中心服务终端用户支出将增长到40亿美元,比2022年增长29%。

据《云计算白皮书(2023年)》显示,亚太地区虽然目前整体上云率不高,但在政策推动和数字化转型的作用下,云服务市场潜力巨大。从需求侧看,2022年亚太地区的云服务支出已占IT以及商业服务支出的84%以上,是全球所有地区中最高的。数字经济战略研究学者余铭一认为,需求在哪儿,市场就在哪儿。另外科技的发展,让地理位置的限制因素在降低。

扎根当地深入本土

东南亚文化与中国文化看似相近,但仍面临宗教信仰复杂、互联网技术不发达、支付手段落后,以及语言体系多元化等问题,这些都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挑战。如何扎根当地、深入本土是中国云厂商们真正需要面对的难题。

随着AI等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爆发,全球科技巨头已经在云计算和数据中心领域展开激烈厮杀。

据IDC2022年公布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公有云(IaaS)市场超过60%的份额由亚马逊和谷歌占据,剩余厂商分食近40%份额,其中也包括阿里、腾讯、华为等中国厂商。

云计算始于2005年,2008年进入公众视野。2014年,阿里云宣布在中国香港开放数据中心,至今已有10年时间;2016年3月,腾讯云正式宣布出海计划;华为则宣布,到2022年底,实现布局全球29个区域、75个可用区、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价格战”是各家决战公有云市场的关键手段。

亚马逊云曾经公开称,降价是其核心策略,据媒体报道,亚马逊云曾创下一年内连续12次降价历史纪录。据媒体报道称,AWS在2011-2013年每年降价12次,在2020年,AWS也保持了这个降价频率,2015年,一年3次。

2023年4月26日,阿里云宣布史上最大规模降价,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至50%,存储产品最高降幅达50%;同年5月16日,腾讯宣布多款核心云产品降价,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40%;同年5月23日,京东云也高调宣布展开中国云市场的首次公开比价大战,“买贵就赔”。

今年2月29日,2024阿里云战略发布会宣布,阿里云全线下调云产品官网售价,平均降价幅度超过20%,最高降幅达55%。这是阿里云史上最大力度的一次降价,涉及100多款产品、500多个产品规格,覆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等所有核心产品,数百万新老客户可在本次降价中直接获益。

“阿里云降价并非短期市场竞争行为,而是一个长期战略选择,这是公有云的商业模式决定的。”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表示,云计算是一个具备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商业模式。阿里云为数百万客户提供一个可复用的全球云计算网络和资源池,用的客户越多,供应链采购成本、均摊研发成本和资源闲置成本就能不断降低。而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的红利就会持续被释放出来回馈客户。

除了价格战外,本地化运营能力也是各家竞争的关键。

葛林波表示,很多国家对数据本地化有要求,在当地建设数据中心,实现数据本土化,可以更好地满足这些要求,赢得客户信任。

据《出海白皮书》显示,过去两年,多国政府及平台相继出台相关法规,对跨国公司监管重点围绕着“安全”这一关键词展来,合规性自查对于即将布局东南亚国家的出海企业而言十分重要;另外,本地运营、营销推广、流量变现等环节都需要基于对当地用户的了解。信息偏差可能会传导到各个层次,对企业的决策造成困扰;最后,本地化人才也很重要。中国出海企业在东南亚技术人才缺失,采用中国技术人员远程支持的方式,在服务响应和理解当地技术环境方面都面临挑战,因此本地化人才培养及专业积累非常关键。

“很多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唯一可以确认的是,这个大趋势没有改变。”腾讯副总裁、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OO邱跃鹏认为,对于中国云厂商而言,东南亚市场爆发的机遇才刚刚开始,“在任何一个区域,都需要2至3年的时间来沉淀和学习,去面对文化和地域差异。起步的时候很难,但随着信任关系慢慢建立起来,好的产品一定会有破圈效应。”

李杰介绍,东南亚文化与中国文化看似相近,但宗教信仰复杂、互联网技术不发达、支付手段落后,以及语言体系多元化等问题,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挑战。如何扎根当地、深入本土是中国云厂商们真正需要面对的难题。

作者:王珊珊

编辑:袁海霞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