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通举办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供需对接会—在江苏率先出台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4-07-01 21:30
分享到:

促进制造业企业扩需求、拓市场、抢订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7月1日下午,江苏省南通举办全市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供需对接会。

据南通市副市长凌屹介绍,2023年,南通市地区生产总值地区达到1.18万亿,列全国大中城市第23位、地级市第9位,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等六大重点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万亿元,在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50强城市中排名第12位。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态势,1-5月工业用电、工业开票、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6%、12.1%、10.5%,增幅均位居全省前列,稳增长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

他说:“南通靠制造业起家,也必将靠制造业走向未来。面对设备更新万亿级市场新蓝海,我们将持续组织各类专题对接活动和‘好装备、南通造’专题展交会,大力支持鼓励本地企业抢订单、拓市场、优服务,推动我市装备制造业乘势而上、做大做强。”

南通市工信局会同本市有关部门专题研究,在全省率先出台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在对接会上,南通市工信局局长曹雁卉介绍了这一方案。方案主要立足本地实际,聚焦船舶海工、纺织等重点产业,围绕智改数转网联、绿色低碳转型等重点工作,科学制定目标,合理提出落实举措;注重供需发力,全面摸排、动态管理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需求,支持企业扩大设备生产规模,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设备供给能力,在“惠企通”平台“通城货多多”模块开设设备更新专栏,畅通供需对接渠道;突出政策激励,谋划出台全市配套贴息政策,对获得江苏省制造业贷款贴息支持的项目,在省贴息1个点的基础上,市里再给予1个点配套贴息支持,进一步放大政策撬动效应。

《实施方案》包括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三个部分。总体要求: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以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升级为重点,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出到2027年,全市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30%左右,每年组织实施设备更新相关的技术改造项目600个以上等目标。

重点任务有四个方面:一是实施先进设备更新行动。聚力打造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以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为契机,促进先进设备供需对接,加快提升设备供给能力;针对船舶海工、纺织等行业,加快更新超期服役的落后低效设备;针对光伏、集成电路等行业,更新升级先进设备。

二是实施智改数转网联赋能行动。支持企业购置工控设备、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装备,加快推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改造,加速向“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标杆企业”跃迁升级,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推广。

三是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推进沿江产业转型和沿海钢铁石化产业布局,围绕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工序产品能效水平,创建一批能效“领跑者”企业;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近)零碳”工厂建设。

四是实施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行动。建立老旧装置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淘汰更新一批低端低效的老旧装置,对发现的隐患风险点做到即知即改、应改尽改,全面压降安全风险;加强安全应急、消防等领域装备升级改造和配备。

同时,在保障措施上:一是加强组织协调推进。由市工信局牵头,联合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建立联合推进机制。

二是加大财税金融支持。积极争取国家、省资金和政策支持,对获得省制造业贷款贴息支持的项目,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贴息,对获得中央、省财政贴息不足2个百分点的,市区两级财政按照各自50%予以补足。目前,南通市入围省制造业贷款贴息项目库的项目中,有15个项目已签订贷款合同,有7个项目已放款,其中蓝水海洋预计取得省贴息补助220余万元。

三是强化先进标准引领。严格执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能源效率强制性国家和地方标准,积极推广《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引导企业对标先进标准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四是完善要素保障支撑。对不新增用地、用能和排放的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探索实施节能审查、环评告知承诺制。

为了进一步促进供需精准衔接,南通市还编制了第一批《2024年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融资需求清单》和《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优质设备供给清单》。融资需求清单有设备更新改造项目155个,计划总投资413.3亿元,设备购置额202.9亿元,融资需求184.5亿元;优质设备供给清单囊括了近年来省、市级首台(套)重大装备和省级重点推广应用的新产品设备,其中省级首台(套)重大装备101个、省级重点推广应用的新产品设备50个、市级首台(套)重大装备358个。“两张清单”将推动供需对接精准有效,为抢抓设备更新政策机遇奠定坚实基础。(南工宣  汤学舟  韩文)

编辑:袁海霞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