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王珊珊
沉寂了多年的零售行业,再次被搅动。
近日,有“中国超市之父”之称的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再次携北京多点数智有限公司DmallLnc(以下简称“多点Dmall”)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是他第三次冲刺IPO,此前于2022年12月和2023年6月已两次递表,均未果。
此次赴港上市,瑞银集团、招银国际、招商证券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招股书显示,上市前股权结构,张文中通过物美超市以及其它实体合计控制多点数智58.36%股份,其中,他控制的CelestialLimited持股49.19%,OdorNiceLimited持股8%,RetailEnterpriseCorporationLimited持股1.17%。此外,兴业银行、金蝶、联想、腾讯、IDG资本等均是公司股东。
据招股书数据,作为物美孵化的零售SaaS平台,多点Dmall依靠物美及其关联方实现了收入的大幅增长,但增速放缓,盈利挑战依旧。
在过去三年连续亏损超33亿元,营收依赖“物美系”大客户,在互联网巨头纷纷下场厮杀的前提下,多点Dmall本次闯IPO关胜算几何?
张文中二次创业
张文中1962年出生于山东,学霸生涯一路顺遂,南开大学数学系毕业后,他又继续攻读博士及博士后。为了展现自己开发的POS机、信息系统的社会价值,1994年张文中创办了现代超市物美,并于2003年在港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港股第一家内地民营零售企业,并将其打造成北方最大的连锁超市。
势头正猛的物美于2006年行至至暗时刻。
2006年11月20日,物美发布公告称,张文中已于2006年11月12日起辞职,原因是其以个人身份协助中国有关机关进行调查,未必有足够时间履行公司董事长职责。此后,张文中入狱12年。这对当时发展如日中天的物美造成重大打击。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止2006年9月30日,物美坐拥店铺567家,被业内誉为本土最具潜力的零售公司之一。张文中事件出现后,物美商业(8277.HK)在港停牌10个月,于2007年7月20日复牌当日。物美商业发布复牌公告澄清,前任董事长张文中协助中国有关政府机构进行的调查,与上市公司无关。
与此同时,物美的高速扩张也戛然而止,2006年11月15日,物美宣布,鉴于H股继续停牌以待发表有关股价敏感资料的公告,公司与花旗集团同意终止11月10日订立的8600万美元的新股配售协议;2007年4月12日物美商业发布公告,宣布正式停止收购江苏时代超市。原拟定的江苏时代超市50%股权收购协议作废……物美称原因,是其自2006年11月13日以来就长期停牌,导致收购所需的配售股份以及支付款项都存在不确定因素。
至2015年私有化退市时,物美旗下大型超市只剩下168家。店铺规模下降、发展速度跌落,物美似是错失了一个时代。
2013年,张文中被提前释放,他迅速抓住“移动互联网+”风口,并在2014年即着手创办多点Dmall,这比阿里提出“新零售”早了一年。当时,在一众互联网巨头深耕本地电商的激烈竞争之下,面对传统商超业务的疲软,新零售转型成为摆在张文中面前头等大事。
系统工程博士背景、且创业初始就看好零售技术的他,将希望寄托在了新零售变革上。
而多点Dmall则是张文中二次创业,他希望寻找到打造出传统商超数字化转型的新零售解决方案。
营收导流依赖物美
2015年4月,由华为荣耀前总裁刘江峰离职创立多点,前华为高管李文智等、以及物美电商事业部核心人物、物美实际控制人张文中的外甥张峰为联合创始人,物美作为大股东的多点Dmall刚成立就获得IDG资本1亿美元的天使投资。
起初,多点主要联合传统商超搭建生鲜电商平台,主打“零库存、轻资产、自建物流、1小时送达”,后与华润、物美、麦德龙、天虹等超过500家的超市门店合作,业务覆盖13个城市。
并购曾是张文中为物美奠定零售地位的重要武器:2014年物美收购百安居,2018年先后收购北京乐天玛特、华润万家北京门店和邻家便利店北京门店,2019年重金入股重庆百货,增持新华百货股份,以180亿元大手笔收购麦德龙中国80%股权,物美直接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暴涨。
然而,激进的并购扩张,物美也负债累累。2021年3月,张文中将物美集团和收购的麦德龙中国打包成“物美科技”,希望冲击港股,但至今未有新进展。
据当时物美科技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物美的资产总额分别为196.18亿元、230.11亿元、422.61亿元,负债总额分别为201.94亿元、237.60亿元、407.84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高达102.94%、103.25%和96.5%。截至2020年末,物美未偿还银行借款为87.06亿元,对此物美称,主要与收购麦德龙中国有关。
多点Dmall可否迎来转机
通过一系列运作,多点Dmall构建了线上线下一体的全渠道购物平台,完成了“商超+百货+大卖场+便利店”的线下全业态场景布局。多点Dmall线上业务涉及零售服务、电商服务、营销广告,提供端到端广泛跨渠道服务,为本地零售业提供SaaS解决方案。
“新零售”应运而生,一时间备受资本青睐。根据招股书,多点Dmall融资多轮,尤其是2020年到2022年间,其完成共计超过4亿美元的C轮融资,兴业银行、国调基金、恒安国际、联想创投、福田引导基金、天雅资本、腾讯、IDG资本、招银国际均参与其中。融资后,估值升至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0亿)。
如今的多点Dmall定位“全渠道零售数字平台”,致力于通过提供诸如智能收银、智能补货、智能排班、智能陈列、会员与门店管理等数字化技术为传统零售企业转型升级赋能。
数字经济研究者、战略及营销专家余一铭表示,多点Dmall的打法是从工具往平台发展。就像贝索斯很明白电子商务将是新旧经济复合体,因为“商务”本身并不是新东西,物流、配送、仓储、营销等都是传统产业模式,新经济要以传统经济为师,线上线下必须结合起来。只有学好了线下,才能真正做好线上。
但一直以来,多点Dmall营收多与物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据招股书显示,多点Dmall七成收益主要是物美集团、麦德龙中国实体、重庆百货集团、银川新华集团及百安居实体等公司带来的。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多点Dmall五大客户产生的收益分别占同年总收益的70.2%、76.6%及81.7%;该期间其关联实体分别贡献收入比例分别是67.9%、71.3%、74.9%。
其中,2021年至2023年,多点Dmall来自其最大客户物美集团的收益分别4.73亿元、6.62亿元、9.27亿元,分别占总收益的45.3%、44.1%及53%。此外,该公司来自麦德龙中国实体的收益占比分别是9.6%、17.3%及14.9%,来自重庆百货集团的收益占比分别是9.4%、7.9%及3.7%,来自银川新华集团的收益占比分别是3.6%、2.0%及3.1%,“尽管我们计划扩大及多样化我们的客户群,我们仍然预计在可见的未来依赖我们的主要客户。特别是,我们预计物美集团将继续占我们收益的绝大部分。”招股书对此称。
不仅如此,生鲜电商赛道烧钱补贴周期长、盈利模式不明朗等行业难题,多点Dmall都在面对。招股书显示,过去三年多点Dmall亏损分别为18.25亿元、8.4亿元、6.55亿元,经调整亏损分别为9.59亿元、2.96亿元、1.4亿元。
“坚定不移地拥抱互联网,彻底地迎接商业数字化。”二次创业的张文中扛起了多点Dmall重振旗鼓的重任。如今再次扣响IPO大门,他的等待和期望是否会迎来一次转机,我们拭目以待。
对于此次上市,多点Dmall对中国工业报表示,公司正在上市静默期内,不便对外发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