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面对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要求,我国各大产业正加快数字化和绿色低碳的“双转型”。6月6日,在2024施耐德电气创新峰会上,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认为,大势当前,企业需借助“技术创新”和“生态创新”这两大引擎,乘势而上,赢得未来机遇。第一大引擎是“技术创新”。实现高效和可持续有公式可循,有工具可用。实践证明,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三大技术融合可以全面提升效率,增效降碳已成为“双转型”的关键工具。第二大引擎是“生态创新”。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数字化、绿色发展,这些都要求高度开放协作的生态环境。因此,企业需要融入生态,相互赋能,共同提升产业“影响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技术创新是推动“双转型”的核心动力
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气候变化、能源转型、全球多极化等趋势正在重塑产业格局,创新主导的新质生产力加速推动中国产业数字化和绿色低碳“双转型”。而技术创新是推动“双转型”的核心动力,相关调研表明,现有技术已经能够减少70%的碳排放,而数字化与电气化的融合可助力各大产业大幅提升效率,平均节能达30%。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丁晓红表示,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数字化转型内驱力更强,同时呈现更务实、更融合、更开放的特征。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明确路径、修炼内功、善用技术、融合生态,其中AI技术将展现出无限潜力。
新质生产力实质上就是创新驱动的数字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将推动中国产业“双转型”进一步提速。尹正分析,作为生产力的一次强势跃升,新质生产力将给产业生态带来巨大的变化,其“创新、数字化、绿色”三大关键要素将促使企业成功内涵进一步扩展。目前,新质生产力的三大要素共同指向了“协作”这一目标——无论是创新、数字化还是绿色低碳,都要求高度的开放协同。
首先,创新技术的产生及其应用,需要各界互相融通。人工智能的落地需要技术与各大产业的实际场景紧密结合,在跨界合作中挖掘价值。比如,人工智能的发展就需要跨出公司的院墙,实现各个领域的技术合作。比如,数字化技术可以覆盖产品和资产从设计、建造到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先进AI应用可以进一步强化仿真建模、流程自动化、预测分析等功能,从而全面提升生产和能源效率,挖掘价值潜力,以转型促收益。
其次,数字化要求开放协同。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生产要素,数据本身就要求打破孤岛,贯穿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技术必须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通过广泛赋能于人、数据、材料、设施设备、能源等全生产要素,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广泛部署和密切协同,才能提升整体效率。
最后,绿色发展要求协同。“减碳”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但由于碳排放贯穿全价值链上下游,因此“净零碳”本质上就要求“全价值链统一设计、协同部署”,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生态圈及社会各界协同起来,共同努力。因此,在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单打独斗越来越难以成功,协作共赢成为新时代必须,企业竞争的内涵和成功的标准也随之发生变化:不仅要取得商业成功,还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躬身入局,做新质生产力的践行者,还要广泛赋能生态伙伴,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者。
从“竞争力”转向“影响力”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引擎,同时随着AI等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转型进入加速期。著名经济学家、深圳市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院长向松祚认为,我国经济发生了三个转型,即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增量增长转向存量增长、工业经济转向智能经济。目前,我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或低速增长,五年后才能进入一个上升周期,企业发展策略必须做出调整,主动拥抱新工业革命,创造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要求以创新科技为动力,以数字化等先进技术,助力产业摆脱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迈向高效、绿色的高质量发展。尹正介绍,面对新动力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企业成功内涵正在从“竞争力”转向“影响力”,不仅自身商业要成功,也要广泛赋能,对产业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首先,“商业影响力”是成功的基石。通过广泛应用数字化技术,企业可以全面提升效率、打造优质创新产品、优化服务,形成商业影响力。比如,星星充电就借助施耐德电气的咨询服务和技术方案向绿色智能制造转型,其库存周转降低20%、直流产线产能提升25%,预计每年可减排约674吨,为新能源领域的“双转型”树立标杆。
同时,“生态影响力”是成功的助力。企业需要与产业链上下游的生态伙伴全方位协同,携手提升整体能力。施耐德电气就与供应链上下游合作,打造了涵盖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交付、绿色运维的端到端绿色供应链,共同推进整体价值链的增效降碳。
最后,“社会影响力”体现企业成功的价值。经济发展不能以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为代价,企业必须与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共同打造可持续的长期发展模式。施耐德电气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核心,早在2005年就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出了衡量自身可持续发展表现的量化指标体系,长期实施、定期更新。2023年,施耐德电气全球可持续影响力收入74%以上,2025年将达到80%,以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助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尹正强调,要赢得未来,企业不仅要以创新和先进技术获得商业优势,更要广泛赋能,全面构建“影响力”,助力社会发展。施耐德电气期待更多伙伴加入“影响力创造者”,群策群力、携手共进,以行动助力中国产业加速“双转型”进程,共同创造更高效、更韧性、更可持续的世界。(孟凡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