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发行人需更换申报会计师,本所中止其发行上市审核。”5月27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官网公示称,因公司需更换申报会计师,江西艾芬达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艾芬达”)IPO中止审核。
据中国工业报了解,江西艾芬达IPO首发申请早在2023年4月27日已通过深交所发审会,正处于发行上市关键期,却因中介服务机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大华所”)被罚事项中止,成为首个受大华所牵连的深交所IPO公司。
事实上,大华所被罚后,其服务的IPO终止第一单也早已出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5月22日,上交所网站披露,因广东大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普通信”)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上交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大普通信的会计师事务所正是大华所。
Wind不完全统计,目前受大华所被罚事项影响的不止于IPO领域,大华所服务的债券、并购重组等多个项目均牵涉其中。
造假受罚余震不断
5月13日,江苏证监局官方披露了对大华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大华所承接的金通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至2022年年度财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及内控测试程序存在重大缺陷,未采取恰当审计措施应对舞弊风险,实质性程序存在重大缺陷,违反相关执业准则规定,未能履行勤勉尽责义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因此责令大华所改正,没收业务收入688.68万元,处以3443.40万元罚款,并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对大华所签字注册会计师范荣、颜利胜、胡志刚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50万元、80万元、40万元罚款。
根据今年4月30日沪深北交易所新修订的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如果IPO企业的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依法采取限制业务活动、责令停业整顿、指定其他机构托管或者接管等措施,未解除期内,相关项目就会被中止发行上市审核。
如IPO企业需要因此更换审计机构,新签约审计机构应当自中止审核之日起三个月内完成尽职调查,重新出具相关文件,并对原证券服务机构出具的文件进行复核,出具复核意见,对差异情况作出说明;如果不更换,原有审计机构应当及时向交易所出具复核报告。
对证券服务机构违规业务收入“没一罚五”、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是一系列资本市场监管新规则落地后的执法尝试,行政处罚决定不仅在个案上对大华所造成重罚,更在业务层面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中国工业报了解,随着处罚决定的公布,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更换审计机构。
仅在5月16日晚间,先后就有包括友好集团(600778.SH)、学大教育(000526.SZ)、易德龙(603380.SH)、如意集团(002193.SZ)、海利生物(603718.SH)、中电兴发(002298.SZ)、交运股份(600676.SH)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称,取消年度股东大会审议聘任大华所为公司2024年度审计机构的相关议案。而此前包括山西汾酒(600809.SH)、伊利股份(600887.SH)等40多家企业发布类似公告。
不止于此,大华所受罚的影响正向公司其他业务延伸。5月27日,江西艾芬达因艾芬达需更换申报会计师,IPO处于中止状态。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官网显示,大华所在一单中期票据项目中承诺:“在暂停证券服务业务期间暂停承接新的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的审计业务。”“金通灵造假案”对大华所的冲击已不仅限于证监系统及交易所市场,其银行间市场展业也将受限。
中国工业报从大华所了解到,大华所创立于1985年,是国内最具规模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是国内首批获准从事H股上市审计资质的事务所,财政部大型会计师事务所集团化发展试点事务所。
大华所在国内拥有8000余名员工,其中注册会计师1500余名;大华所常年服务的客户有10000余家,其中上市公司近500家、中央企业70余家、省级企业集团300余家、外资企业500余家,涉及多个行业及领域。目前,大华所为500余家A股上市公司提供服务。大华所可提供的服务主要有A股、B股、H股IPO申报财务报表审计服务、上市公司审计服务、重大资产重组审计服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审计服务、非公开发行股票审计服务、发行优先股审计服务、面向公众投资者和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审计服务、发行可转债、分离债审计服务。
《证券时报》报道称,近日IPO市场坊间传闻称,由于大华所因“金通灵造假案”被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其在交易所排队审核的IPO项目、再融资项目可能被要求重新出具审计报告,不可采用复核形式。这意味着“金通灵造假案”将全面影响到大华所的证券服务业务。
规避处罚的可能
据中国工业报核实,近期,大华所已向所服务的客户发函,告知了被行政处罚的情况,并通知服务客户,该所2024年5月10日收到中国证监会江苏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被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到2024年11月10日才能恢复从事证券服务业务。
大华所认为,此次行政处罚不会影响其服务公司的2024年报审计业务,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期间,服务对象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聘任(续聘)大华所作为2024年度年报审计机构不存在法律障碍。
大华所能否通过函件挽留客户仍需观察,但是随着大华所的被处罚,已有几十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终止与大华所的合作。此外,目前大华所服务的多家IPO公司也已中止了IPO进程。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9日,在IPO申报企业中,大华所服务的38家企业中,有35家已经进入“中止”状态。
中国工业报从大华所了解到,2022年,大华所共帮助36家企业完成上市,其中主板上市6家、科创板11家、创业板11家、北交所8家;2023年,在上市IPO服务领域,大华所累计帮助30家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其中A股主板8家、科创板8家、创业板9家、北交所5家。在监管层行政处罚影响下,大华所正面临大量客户终止合作的困境,能否挽留住客户成为公司亟待解决的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工业报查遍大华所官网,并没有发现一篇对江苏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的自我反思和检讨整改文件,相反大华所却被多家媒体曝出正在快速更换主体以挽留客户。
据《证券时报》报道,数据显示,在过去大半年内,大华所已有不少的上市公司年报审计项目流向北京大华国际和深圳大华国际两家会计所。大华分支机构存续周期分布图
来源:企查查
Wind数据的统计显示,在上市公司2023年年度财报审计业务上,北京大华国际从大华所“分走”56单项目,涉及审计费用合计6433.58万元;深圳大华国际“分走”15单项目,涉及审计费用合计2129.6万元。相关项目改聘审计机构都集中发生在2023年12月。
多地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公开信息也显示,2023年8月,大华所深圳分所有多达46名注册会计师集体加盟深圳大华国际;同年9月,北京大华国际迎来46名来自大华所的注册会计师整体加盟。
《证券时报》指出,大华所与北京大华国际、深圳大华国际关系紧密,在于其部分分所办公地点相近。以深圳为例,大华所深圳分所和深圳大华国际在中注协的登记信息显示,前者办公地址在广电金融中心11至14层;后者在14层。
据悉,大华所2022年、2023年因两单上市公司造假案而被处罚时,正值深圳大华国际和北京大华国际2022年至2023年出现更名、备案、迁址、吸纳大华所注册会计师等变动之际。据此,也引发了多家媒体质疑大华所是否有规避处罚的可能。
“看门人”回归初心
“证券服务中介机构牵涉进上市公司造假案件,不仅会成为市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其声誉和业务应该受到严惩,投资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对其信任度也会大打折扣。但是国内资本市场此前对证券服务机构不尽责的处罚并不彻底,甚至大多流于形式,止步于口头惩罚,造成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造假案例频发。”中银律师事务所一位律师向中国工业报表示,大华所此次受到的行政处罚合情合理,是资本市场监管新规则严格执行的尝试,将对此后资本市场监管起到示范作用,也对证券服务中介机构执业起到震慑作用。
据中国工业报统计,大华所受到行政处罚并不鲜见,2019年至2021年年底,其官网公开的自身行政处罚和行政监管措施就多达27项,其中来自证监会系统的行政处罚和行政监管措施覆盖了重庆监管局、湖南监管局、深圳监管局、江苏监管局等15个地区,但是多数行政监管措施止于出具警示函、采取监管谈话处罚。
财联社报道称,易董数据统计显示,自2023年以来,截至5月13日,大华所收到的相关罚单累积多达22张,今年以来的罚单也已到6张。就在此次江苏证监局行政处罚前夕的4月30日,北交所公布罚单,大华所以及富耐克IPO项目签字会计师黄志刚、路珂、吕勇军、李斌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自律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证监会官网信息则显示,近年来大华收到的所来自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就多达3张。
其中,2022年大华所因对东方金钰(600086.SH)2017年财务报表审计未勤勉尽责,出具的2017年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风险识别与评估程序不到位、内部控制测试程序存在重大缺陷,被责令整改,罚没业务收入110万元,并处以220万元罚款,对签字注册会计师李东坤、罗述芳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5万元罚款。20
23年,大华所出具的獐子岛(002069.SZ)集团2016年年度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对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时未勤勉尽责,被证监会责令改正,没收业务收入122.64万元,并处以245.28万元罚款,对签字注册会计师董超、李斌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5万元的罚款。
叠加今年行政处罚决定,近三年来,大华所可谓是连年整改,连年犯错,此次金通灵财务造假时间更是长达6年,大华所均未尽职尽责。
对此,多位律师界分析人士指出,中介机构未能勤勉尽责已是中国证券市场的顽疾,会计师事务所被暂停证券业务,案例早已有之,从轻处罚并不能有效震慑其履行职责,监管法规仍需要从严治理,向中介服务机构负责人和签字人问责,在资本市场间形成行政处罚互认,甚至可以限制违规中介的服务资质。
“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来看,对大华所的处罚力度是合理的。”战略定位与危机公关专家詹军豪公开表示,对大华所的处罚是基于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和违规者对违规的容忍程度来确定的,或旨在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大华所对金通灵财务造假审计失灵,会导致市场质疑它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跟大华所合作的客户,是选择继续等待,还是另寻新的审计机构,相信很快会有答案。”北京时择律师事务所律师臧小丽分析指出。证监会公开表态称,将以强有力的监管执法督促中介机构坚守市场“看门人”初心,回归行业健康发展本位,勤勉审慎履行法定义务,对违反信义义务的违法机构及从业人员坚决予以严惩,切实规范行业发展秩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