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在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中,如何提升农村用能质量,实现农村能源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5月11日,在510中国品牌日•能源产业品牌宣传周暨能源产业品牌建设年会(2024)的“绿色低碳的新农村建设”专题会上,与会嘉宾表示,推动能源转型、助力乡村振兴,光伏与生物天然气将大有可为,前景可期,并现场达成共识:生物天然气,每人一百方;可再生能源,每人十千瓦。
中国能源研究会品牌分会常务副主任周志明、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党群工作部原主任牟海勇、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处长董保成、中国能源研究会品牌分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牟思南、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魏麒元、上海林海双碳生态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建华嘉宾出席专题会。多位农村能源领域的专家围绕农村能源转型、生物天然气利用等话题展开讨论。专题会由清华大学社科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主持。
魏麒元在主旨报告中介绍,农村能源发展空间巨大。一方面,农村的清洁用能有需求。另一方面,县域工业用户清洁能源有需求。此外,处理农业废弃物需要农村能源,这一领域也存在巨大潜力。加之多年来,我国加快推动农村能源发展,标准体系不断健全,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他建议依托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以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为基底的低碳乡村试点,鼓励以生物质能与光伏、太阳能热水等“多能互补”形式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示范推广应用当前成熟度高、可商业化、可持续的技术模式,发挥试点带动作用,总结积累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培育农村能源绿色低碳现代化新模式。
何继江发表主题为《碳中和目标下的农村能源革命与乡村振兴》报告,分享了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以及在家乡建设何赐林戍边光伏电站的经历,以及多年深入农村调研之后形成的一些思考。
何继江介绍了清华大学社科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发起的“每人一千瓦光伏”倡议行动,通过建设、投资、展示、捐赠等形式,让每一位民众参与光伏成为可能,实现人均光伏超一千瓦的全国目标。一批县、镇、村在2025年前率先实现人均一千瓦光伏,一批先锋镇村实现户均10千瓦光伏。浙江杭州萧山群围村、陕西澄城县刘卓村等村庄将光伏与美丽乡村结合的案例,为农村电气化、光伏加热泵等提供了可借鉴推广的可行模式。
在广大的农村,大量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蔬菜种植废弃物等可以“变废为宝”,进行资源化利用。具业内权威人士介绍,生物天然气是以各类城乡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经厌氧发酵和净化提纯产生的绿色、低碳、可再生的天然气。在与会嘉宾看来,生物天然气既能补充能源供应,确保能源安全,又能在完成“双碳”目标进程中发挥独特作用。
记者了解到,今年初,生物天然气绿色认证综合服务平台正式启动建设,旨在发挥各自优势,创新协同行动,实现互联互通,推动绿色燃气减碳价值国际国内互认。
朱建华表示,沼气和生物天然气有点阳光就会“灿烂”,若把农村分散的风光电源组合起来,集中到生物天然气,年产量达到千亿立方米不成问题,也将实现“县县有气田,保供保安全”。他呼吁投资机构关注生物天然气的发展,早投资早收益。
魏麒元表示,发展生物天然气可以统筹利用城乡各类有机废弃物资源。比如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蔬菜种植废弃物等各类农业废弃物以及城乡餐厨垃圾,河湖水草污泥,农副产品加工有机废水废渣等,既能增强生物天然气原料保障能力,也能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农村发展具有先天的优势。
广东永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吴淼建议,构建就地收集原料、就地加工转化、就近消费利用的分布式清洁燃气生产消费体系,同时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相结合的乡村电网智慧化发展。
何继江表示,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整县开发分布式光伏、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机遇,为农村发展可再生能源带来了机遇。他展望前景,按每个农村安装6兆瓦光伏计算,10个村光伏装机可达60兆瓦,在当地变电站旁建设综合能源站,利用多余的风光、天然气等,将电力、天然气、甲醇等多种能源输送到负荷中心去,既解决了农村能源的生产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对农村能源转型、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千亿不是梦,再加400亿,人均100方!”与会各方专家对此表示热烈赞同。
台下参会人员还踊跃发言,介绍了阜阳在建产能达到1人均40方生物天然气的项目进展情况,还有人介绍了固废制氢和制天然气的巨大潜力。
最后,圆桌嘉宾和发言人员一同合影,并共同喊出“生物天然气,每人一百方;可再生能源,每人十千瓦”的宏伟目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