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建材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重点行业,推进建材行业碳达峰碳减排事关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大局,事关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5月16日,适逢全国节能宣传周,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主办、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建材行业碳达峰试点企业——重庆华新地维水泥有限公司替代燃料标杆项目现场经验交流会”在重庆召开。
记者了解到,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组织全行业科研院所、企业单位的数百位专家及相关人员共同开展了“建材行业典型企业碳排放解剖‘麻雀’专题研究”项目,研究编制了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玻璃纤维等行业《碳减排技术指南》,用于指导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并遴选确定了以上行业16家企业的19条生产线承担节能降碳技术研发应用及试点验证工作。重庆华新地维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新地维公司)就是这16家“建材行业碳达峰试点企业”之一,其25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作为既有存量项目生产线的代表,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提升并承担水泥窑大比例燃料替代技术研究攻关应用及验证工作。
充分利用水泥窑生产工艺特征,实施大比例燃料替代技术是推动水泥行业燃料结构调整,促进建材行业碳减排的有效途径。华新地维公司成功完成试点生产线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并在水泥窑大比例替代燃料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燃料替代率稳定达到60%以上,水泥熟料综合能耗低于50kgce/t,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加快行业能源结构调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材行业是我国耗能和碳排放重点领域,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阎晓峰
“我国水泥行业碳排放量约占建材行业碳排放的83%、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0%、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是碳减排重点领域。”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阎晓峰表示,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是现阶段水泥行业减碳的必要途径,而使用燃料替代技术是当前水泥生产工艺条件下,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阎晓峰介绍,水泥窑大比例替代燃料技术的成功应用就是建材行业与城市协同发展的典型案例。目前,我国配套协同处置装备的水泥生产线超过350余条,占生产线总条数比例超过20%,因此,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潜力巨大。
“华新地维公司项目的成功实践对水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不仅为现有水泥熟料生产线节能降碳改造提升提供了技术路径参考,为推进‘零化石能源’示范工厂建设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建材行业进一步融入我国循环经济体系,加快产城协同发展,促进‘无废城市’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阎晓峰表示。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邢涛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邢涛在讲话中高度认可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建材行业典型企业碳排放解剖“麻雀”专项工作、“六零工厂”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中将加大替代燃料利用作为建材行业转换用能结构的重要路径,华新地维公司大比例燃料替代项目是建材行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碳”战略部署和《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要求的具体举措,项目在节能降碳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对推动建材行业转换用能结构具有重大意义。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将深入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作为建材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形成合力,引导和支持建材行业推广应用先进节能降碳技术,推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邢涛表示。
提升水泥行业燃煤替代率
替代燃料应用是水泥行业实现节能降碳的重要举措。重庆市高度重视建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日前,刚刚印发《重庆市材料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要提升水泥等行业燃煤替代率。
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钟熙
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钟熙介绍,目前,重庆市31家水泥熟料企业(47条线、年产能5313万吨,2023年产量4231.4万吨、下降3%)全部达到能效基准水平。同时也要清醒看到,重庆市水泥行业节能降碳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做,目前重庆市水泥行业能效标杆企业只有4家企业,14.4%的产能,距离国家提出的到2025年标杆企业达到30%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钟熙表示,重庆华新地维水泥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水泥窑炉特性,实施大比例燃煤替代,这是降低水泥行业碳排放的有效探索,是调整水泥行业用能结构、不断提升节能降碳水平的又一实践。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陈国庆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陈国庆表示,华新地维公司项目是建材行业典型企业碳排放解剖“麻雀”专题工作的重要研究成果,凝聚了全行业的智慧和力量,为水泥行业应用水泥窑替代燃料技术实施节能降碳提升改造提供了可借鉴参考的有益经验。希望水泥行业企业抓住实施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政策机遇,加大生产线节能降碳技改投入,加快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行业节能减碳水平。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叶青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叶青表示,华新地维公司的实践充分证明,通过研发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日产2500吨的窑线也能做到领先水平。作为行业节能低碳的先行者,华新水泥将继续深入研究水泥节能降碳技术与应用,以实现水泥熟料生产“零化石能源”为目标,进一步打造具有能耗、成本、碳减排优势的窑生产线,为中国水泥工业的碳减排和转型升级提供一个示范和引领的案例。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华新地维公司大比例替代化石燃料技术项目探索出大比例、多渠道替代燃料供给模式,实现了替代燃料连续、稳定、大规模供应,对复制推广技术应用提供了有效路径,具备全面推广价值。
发展行业新质生产力
测算表明,与2020年相比,2023年我国建材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3%,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6%。其中,水泥产品单位熟料综合能耗下降3%。近年来,我国新建的水泥、平板玻璃生产线能效水平基本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比如,德国的水泥企业燃料替代比例已经超过70%,荷兰更是高达85%,远领先于我们当前水平。特别是,发达国家在氢能利用、新型胶凝材料、碳捕集及综合利用等原始创新、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已提前布局、研究。”阎晓峰强调,我国建材行业要直面差距,迎难而上,不断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尤其要提前布局开展碳中和储备技术研究,努力打造自己的独有技术、原创技术,不断发展行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关于发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的通知》中要求,到2025年水泥(熟料)、建筑陶瓷、卫生陶瓷行业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达到30%,平板玻璃行业达到20%,达不到基准水平的产能要全部清零。
“但从当前情况看,这四个行业能效提升进度已经滞后,完成预期目标难度较大。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建材行业典型企业碳排放解剖’麻雀‘专项工作成果,发挥’建材行业碳达峰试点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加强重点行业减碳技术推广。”阎晓峰表示,希望建材企业按照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行业《碳减排技术指南》所列技术改造路径、方向,充分利用国家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政策契机,加大节能降碳技改投入,推动行业碳减排。
阎晓峰指出,要充分总结和借鉴项目的成功经验,深入推动行业节能降碳,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科技创新,加快行业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并提前布局碳中和技术研究,努力打造自己的独有技术、原创技术;要加快推广应用行业先进节能降碳技术、有序提高清洁能源和绿电利用比例,加快研发氢能大比例替代应用技术,推动行业用能结构调整;要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为推动建材行业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基础保障;要加快重点产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行业碳减排。
会上,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行业部副主任冯帅汇报了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提升进展及相关工作建议;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宏兵围绕水泥熟料生产大比例替代燃料技术研究与应用作专题报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隋明洁代表验收专家组介绍项目验收情况;成都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高敏从专家角度介绍项目相关情况,并提出进一步提升改造的建议。与会专家围绕华新地维公司应用水泥窑大比例替代燃料技术实现路径和技术关键点等进行了交流。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总经济师、副秘书长孙星寿主持会议。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总经济师、副秘书长孙星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