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邢丹
5月10日,510中国品牌日•能源产业品牌宣传周暨能源产业品牌建设年会(2024)(以下简称“2024能源品牌周”)在北京辽宁大厦举办。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原所长王仲颖表示:“实现我国能源转型主要通过三大途径或措施:第一,实现终端用能高比例电气化,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充分和必要条件;第二,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是实现电力绿色化的充分和必要条件;第三,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必须坚持系统统筹、多元平衡,同时构建高度智能化的电网新形态,是保障能源供需安全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处理好两个关系建立好一个重要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首先要处理好两对关系和建立好一个重要支撑。”王仲颖指出,两对关系即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的关系和生态文明建设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多维、立体、系统的工程,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建立好一个重要支撑即指能源安全支撑。王仲颖表示:“我们此处说的能源安全是指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能源安全发展战略,能源安全发展战略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擘画了能源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也为中国新时代能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2019年,在太原国际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指出,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中国高度重视能源低碳发展,积极推进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全方位加强能源合作,维护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王仲颖表示:“我们在做‘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的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时,提出了绿色、安全、经济‘三要素’。三者之间是平等、互为优先的关系。绿色一定是安全的,安全的同时也一定是经济和绿色的,这样才能保证能源气候安全、能源环境安全、能源供需安全,乃至国家经济安全。”
实现能源转型的三大途径和措施
王仲颖将2010年至今的电力发展和GDP进行比较,电力弹性系数、全社会用电量增速、GDP增速,三条曲线有较强的一致性,但是也可以看出,越是经济转型期、结构变革期电力越要先行。
如何既要满足电力需求,又要满足绿色、安全、经济三要素?首先,风和光能否解决绿色的问题?王仲颖通过设定“极端底线”和“极端高线”找到解决绿色问题的途径。同时,用系统观念解决安全和经济的问题,对此,王仲颖表示很多资源可以利用。第一,多元系统资源:需求侧响应、煤电机组逐步转为调峰机组直至退役。分布式与集中式并举、水光风互补、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V2G、绿氢和P2X等在系统中的约定暨启动策略。第二,电网新形态:西电东送、东电西济,北电南送、南北互供;以省为实体,区域互联为基础,全国平衡为目标,最终形成全国统一电力大市场。第三,系统智能控制:有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制造业,可以把各种系统资源与电网形态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从而建立起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型电力系统。最后形成“西电东送、东电西济,北电南送、南北互供”高端和智能化的,有机连接需求和电源供给端的网络新形态。
此外,王仲颖表示,总结上述,实现能源转型主要通过三大途径和措施。第一,实现终端用能高比例电气化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充分和必要条件;第二,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是实现电力绿色化的充分和必要条件;第三,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必须坚持系统统筹、多元平衡,同时构建高度智能化的电网新形态,是保障能源供需安全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能源转型的预期与展望
当前,能源领域需要一场系统性变革。王仲颖表示,为了适应未来能源的发展需求,传统能源体系的五大特征正在发生改变,即从原来的大系统、集中式、自上而下的命令式安排、封闭的市场环境、以供应方为中心的市场机制逐渐演变为新型能源体系的五大特征,即模块化(电力子系统),同时可以把模块组成大系统,实现大系统的功能;分布式和集中式并举;自下而上的市场化体制;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机制。
实际上,电力系统最关键的三要素即荷、源、网,三者之间要形成有机的统一,但“荷”是引领者。荷就是电力负荷,即电力需求,终端用能高比例电气化是经济社会发生系统性变革的必要条件。王仲颖表示:“从电力需求侧进行展望,到2060年,预计全社会用电量达20万亿千瓦时,真正用在终端的,大概为14.5万亿千瓦时,还有3.5万亿千瓦时用来制绿氢为工业提供原料、1.5万亿千瓦时是P2X。”
王仲颖表示,预计到2060年,按照电热当量法计,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42亿吨标准煤,终端能源消费量26亿吨标准煤,终端电气化率为66%(算上绿氢为85%)。预计2060年,风光发电装机合计90亿千瓦,其中风电装机42亿千瓦、光伏装机48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了19万亿千瓦时。
王仲颖表示:“在情景设计的时候,对2060年的电气化率参考了德国和欧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将终端电气化率设计的目标为70%。”另一方面,建立以风光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最新欧盟2040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把风光的作用用中文翻译出来就是风光是未来电力系统的脊梁(Backbone),风电和光伏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既是研究情景设定的边界,也是我们的发展目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