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2024第三届果酒产业发展未来大会在成都顺利举行,本届大会以“提品质破渠道塑品牌”为主题。18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果酒行业专家学者、果酒产销和配套行业企业家、投资机构、品牌机构、研究机构、推广机构、电商平台负责人参加了本次大会。
据美国农业部(USDA)的数据显示,中国的苹果产量约为4450万吨,远超欧盟27个成员国和美国的总产量。然而,仅约25%的中国收获的苹果被进一步加工,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约为50%。中国的苹果资源丰富,国内生产企业可以借此机遇生产高质量食品,如浓缩苹果汁、苹果醋、苹果酒等来促进经济增长。在诸多苹果衍生产品中,苹果酒的生产工艺尚未成熟,因此,解决苹果酒的酿造工艺问题对于为生产厂家提供科学的指导至关重要。
主办方在会议上提出,传统英国苹果酒的酒精含量(ABV)大约在1.2%到8.5%之间,而欧式苹果酒的酒精含量则在3.5%到12%之间。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了苹果酒中苹果汁的最低含量,例如,英国规定最小果汁含量为35%,美国为50%,而高端产品通常使用100%的苹果汁以增添更多果味和苹果香气。但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中国规定的最小果汁含量只有10%。陈茂弘,作为黛梦德苹果酒的创始人,深刻认识到中国苹果酒产业技术攻关将为该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她一直被浓缩苹果汁酿制苹果酒中的发酵延迟和二氧化硫含量过高等关键问题所困扰。特别是二氧化硫的使用,会在果酒发酵过程中产生一定程度的氧化氢,即使在发酵前没有添加二氧化硫,发酵过程中酵母也会依靠降解某些氨基酸产生一些二氧化硫,从而引发H2S的形成。发酵过程中H2S的产生与消失同样快,如果不进行处理,很快会与果酒中的其她化学成分形成更复杂的一类含硫化合物“硫醇”,其中的一些生成后很难去除,而硫醇会给果酒带来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气味。
在陈茂弘的努力下,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与其通力合作,成功研发出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其中,采用VC代替二氧化硫进行保鲜和稳定剂,不仅改善了苹果酒的口感和健康度,还有效降低了二氧化硫残留量,提升了产品品质。此外,针对发酵延迟等问题,研究团队还筛选出优良的酿酒酵母,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为生产过程的预测和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些技术的成功研发为解决苹果酒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是有助于提升中国苹果酒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的。
事实证明,陈茂弘的技术前瞻性和商业洞察力成为了这一系列技术突破的要素,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具有重要的社会和商业价值。在商业方面,中国苹果酒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使得苹果酒的年销量达到了千万量级,并呈上升趋势。同时,技术的普及应用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健康、高品质的苹果酒产品,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在国际市场上,陈茂弘式的中国技术成果也引发了广泛关注。在美国等国家,苹果酒市场正逐渐崛起,尤其是在精酿啤酒和手工葡萄酒等小批量酿造市场的影响下,苹果酒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中国的技术创新成果正在为国际市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促进着全球苹果酒产业的共同发展。
尽管我国苹果酒的发展与世界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如何迎头赶上已成为果酒行业关注的焦点。在酒行业寻求产品差异化的今天,陈茂弘所提倡的低酒精起泡苹果酒技术革新显然是一个亮点。她的努力开拓了果酒的技术局限,将营养丰富、低酒度、低含糖量作为酒的发展方向。这种趋势使得苹果酒更有效地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调节饮食中蛋白质、脂肪类食物摄入过量所引发的疾病。此外,苹果酒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矿物质、芳香物质及抗氧化成分,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记者发现,作为将苹果酒引入中国的先行者之一,陈茂弘的经验成为帮助海外酒类企业落地中国,实现在中国发展的保障。确实,陈茂弘的努力为果酒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为其在业界可持续发展添上新脚注。(刘新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