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仰韶酒业集团携手豫酒文化大师郑泰森策划“仰韶彩陶坊·寻根黄河源”之旅,携带小口尖底瓶,深入黄河发源地——青海约古宗列曲,追寻华夏文明的母亲河之源头,探究仰韶文化的历史渊源。
对于此行的意义,郑泰森表示,是为了记录黄河从源头到入海口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也是对“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回顾展望,更是对黄河精神的探源与传承。
仰韶文明,点亮黄河精神的第一缕曙光
穿越蜿蜒的山路,跨过广阔的草原,在经过了西宁、玉树、曲麻莱后,此次寻根黄河源的队伍最终抵达约古宗列曲,并用小口尖底瓶盛取了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这瓶活水将作为黄河精神的代表,收藏在仰韶世界酒史馆内。
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7000年前从这里诞生的仰韶文明,孕育了繁盛的中华文明,养育了无数华夏儿女,但黄河也有桀骜不驯的一面。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从先秦到解放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1855年,黄河在兰考县东坝头附近决口,夺大清河入渤海,形成了现行河道。开封这个“轴心”城市地下六重城池相叠加说明,开封城至少被毁灭六次,且每次都是淤没数米之深。
黄河精神正是黄河桀骜不驯的特性所孕育,是华夏儿女在长期同黄河水患作斗争中形成的思想意识、精神追求的性格特征和意志体现。
在7000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黄河岸边的仰韶先民面临的头等问题就是生存问题,他们对自然灾害的抗争也就成了黄河精神的主体,他们刀耕火种,制陶酿酒,更创造了中国史前文化巅峰,点亮黄河精神的第一缕曙光。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黄河精神,也是仰韶的文化内核
作为消费大省,河南一直是白酒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群雄逐鹿后,河南的白酒市场集中了川、黔、皖、苏等各大区域的主要品牌。外省强势品牌的入局,让豫酒的市场占有量在一段时间里有所下滑。
随着豫酒振兴政策的大力实施,仰韶酒业以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长速度,跑出了豫酒振兴的“加速度”,并以绝对领先的市场占有率,彰显了豫酒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仰韶酒业独立创造的陶融香型白酒,是依据中华酒文化发源地——河南渑池的地域条件、生产原料、酿造工艺等因素的前提下,生产的兼容有陶浓、陶清、陶酱、陶芝麻等四种香型风格为一体的白酒。仰韶的陶融技艺,从单粮到多粮,从单一原料到九种原料,从多微堆积到复合生香,从糖化到风格组合,在酿酒理念、技艺、管理、操作等方面进行了多处融合,并组建了科研技术攻关小组,经过无数次的研发,形成了陶融型工艺的多香融合和“平衡、协调、圆润”的风格。
仰韶陶融香型开创白酒香型的新品类,让仰韶酒业以“以品类对抗品牌”一步步带领豫酒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也是黄河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最好写照。黄河精神起源于华夏民族与自然灾害的长期斗争,孕育于黄河流域的古老文明,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这种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仰韶文化的核心所在,更是现代仰韶人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黎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