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情况如何?”2024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2024CACE)闭幕式刚结束,一直牵挂展会情况的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西藏自治区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尼玛次仁就迫不及待地向助手询问。此刻他人在远方,原本是要亲自带队来福州的,因为有别的紧要事无法莅会,委托助手达娃曲珍全程带团。
“一金,米玛次仁;一银,边巴次仁;三铜,罗布玉加、布拥尼玛、阿旺扎西。”达娃曲珍微信告知。面对异常激烈的竞争,西藏区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令人击掌称赞。尼玛次仁心头悬着的石头终于放下了。
千里奔赴只为一腔热爱
“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地球之巍峨崇山在青藏高原。作为中华民族源头地之一和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的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世界屋脊、离天最近的地方。自高原古羌人始,一代又一代的藏族居民发扬光大,形成了延宕至今的以藏族文化为主的高原文化体系,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不断追求,不断创新,呵护西藏工艺美术事业开出了一朵朵绚烂的“雪域之花”。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工艺美术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目前,自治区全行业各类市场主体达到2600多家,从业人员有3.6万余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年产值突破3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增速高于全区GDP的2个百分点。
2024年5月9日-12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福州市人民政府支持的2024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办,吸引了来自全国30余个省市50多个特色展团2000多家全国展商,展示作品涵盖11个大类上千个小类,展品总数超过12万件,其中大师工匠精品超过两万五千件。
在这个集中展现新时代中国工艺美术丰硕成果的综合性展会上,来自西藏区工美展团的“雪域之花”和来自全国各地艺术家的精品力作一起,同台竞艺,一展芳华,以其浓艳、亮丽和庄严,受到了广大工艺美术行业内外人士的盛赞。
可是,谁能想到西藏工美展团前往福州参展参赛的集结之路是那么地艰辛呀。
西藏地区很多参展大师居住在高原上的乡村,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尽管时已5月,全国各地都陆续入夏,但是,这时节的藏区高原却还在下着大雪。高原气候恶劣,天气变幻无常,雨雪交加与烈日风沙总是交替进行;往往出门时晴空万里,抬头一片云彩,转眼就是一场滂沱大雨。恶劣的天气状况为参展大师的集结凭添了许多困难,但是,参展大师们为了心中那份爱,为了传播优秀文化,让“雪域之花”盛开,无惧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硬是承受了恶劣环境所带来的安全风险。
昌都市丁青县距离拉萨市近千公里,路况不太好。罗布玉加大师抬头看了看天,心里犯了愁,如果天气不好影响抵达拉萨集合的时间怎么办?为了前往福州参展,已准备几年时间了,这次他要选送自己最得意的唐卡。他教了四百多位徒弟,其中有六个徒弟一同去福州参展,得作出表率。思来想去,他觉得骑马“抄近路”最保险,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恶劣天气对行程的影响。于是,他和四个徒弟提前从自家出发,背着自己的作品骑马走了两天两夜赶到县城,然后换乘汽车又走了两天,一路上过雪山、行“72道拐”,战胜了高海拔地区“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多变天气,跋山涉水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在规定时间平安抵达圣城拉萨的集合点。
千里奔赴只为一腔热爱,万水千山难挡赤诚之心。“这一路走来,内心充满了紧张,但是再大的艰难险阻也不能阻挡我们集结的脚步,再大的风霜雨雪也不能熄灭我们参展的热情。”大师们发自内心地说。
大师们从各自地方来到拉萨后,第一时间赶到西藏自治区工艺美术协会登记报到。带着一路奔波的疲惫,他们用黝黑的双手从怀里,拿出用棉布包了又包的身份证登记机票。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每当韩红的《青藏高原》在耳边一遍遍响起,总能涤荡人的内心。达娃曲珍看到大师们那一双双渴望热切的眼睛,内心充满了感动与敬仰。她热情帮助大家安顿好住宿、预定机票,为每一个大师设置好手机移动网络,指导使用藏汉双语在线互译软件,打消了他们前往福州的紧张和担忧。
“我们有信心在展会现场拿出最好的状态,向更多的朋友展示西藏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魅力。”就要飞往福州了,参展大师在拉萨机场前照了张“全家福”。纷纷表示,此行最大的愿望是在博览会举办的全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以优秀的作品为展会添彩,为西藏区工艺美术行业争光。
将西藏唐卡带到有福之州
要将西藏唐卡带到有福之州让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鉴赏,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路途遥远、长途跋涉的辛苦,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最头疼的是语言不通。西藏地区80%的人喜欢说藏语,普通话说得不流利。达娃曲珍的母语是藏语,但是初中、高中、大学都是在内地读的。读完大连民族大学后,回到了西藏工作。她自觉充当起了这些大师的翻译。
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参展的唐卡都特别名贵,他们不放心也没法交付物流,都是自己随身携带。
他们从高原拉萨来到低海拔的福州后,睡眠可充足了,氧气足够,一时半会适应不过来,很多人醉氧了,坐在椅子上10多分钟后就有困意袭来。
跟西藏截然不同的饮食也困扰着他们。福州人口味偏甜。顿顿吃甜,害得他们很不习惯。
他们基本上是第一次来福州,有几个人还是第一次到内地,坐飞机都是第一次。对于参展倒是不陌生,因为在西藏参加过一些展览了,但是,参加全国展是第一次。他们中有的画师是市级大师,有些是区级(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
制作唐卡是大师们心中的神圣事业,唐卡是这次参展的主要展品。参展的大师们一抵达福州,不顾舟车劳顿和身体不适,随即投入了展览的准备工作,尤其是唐卡的装裱。由于装裱店生意好,有些画来不及裱,有些画则裱坏了。旦巴尼玛有幅唐卡就损坏了。
西藏展团的20个展位在6号馆偏中间,分列K通道两边。跟其它展位相比,相对简陋。罗布玉加大师的6K19展位在通道端头,他徒弟们的展位有的在中间,有的和他一样在端头。
西藏美术家协会会员旦巴尼玛,是昌都丁青县人,师从罗布玉加,出类拔萃,在2013年的第三届西藏唐卡艺术节上获得“三级唐卡画师”荣誉称号,如今在拉萨开设了旦巴尼玛唐卡艺术工作室。他的展位在端头6K10。“福州在海边,环境真好。”他第一次到福州就喜欢上这座魅力城市了。
6K06展位的旦增平措非常年轻,早在10多岁的时候就在罗布玉加的主导下学习藏族传统绘画及象雄董朵派画法,他一直为学习和发扬象雄董朵画派而努力,到各派寺庙、乡村画各种风格的壁画、染色。2019参加第九届西藏唐卡艺术博览会西藏等级唐卡技术大赛获得了优秀证书。作品《本尊吉崩怒佐秋》入选2022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拉萨峰会数字文旅分会场线下精品唐卡展和其它各种大展。
山南市工艺美术大师布桑的展位,在旦巴尼玛对面的 6K09。布桑是个腼腆的小伙子,2011年至今拜西藏当代艺术家强桑老师为师,曾获得“优秀唐卡画师”、唐卡“金牌传承人“等荣誉称号。
他们仨都带来了自己的唐卡力作,冲刺2024“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
5月11日上午,刚开馆不久,布桑跑来跟旦巴尼玛聊天,不一会隔壁展位的旦增平措也来到了6K10展位。三位小伙子坐在一起,切磋技艺,朝气蓬勃,笑容满面。
“有信心拿到奖吗?”展团负责人问。
“有。”他们异口同声。
▲布桑(左)、旦巴尼玛(中)、旦增平措(右)三位年轻的大师一起合影。
为了充分展示西藏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成果,西藏自治区工艺美术协会响应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号召,连续四届组团参加博览会。
“去年第三届博览会时,只有8家展商,今年来了20家展商,大家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这得益于去年取得了两金一银两铜的优秀成绩。”达娃曲珍表示,在第三届博览会荣获一批奖项后,西藏自治区工艺美术行业备受鼓舞,大师们参展参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博览会的参展单位及个人数量历史性突破了20家,来自拉萨、日喀则、昌都、山南等西藏传统工艺美术重点流传地区。参展艺术门类涉及唐卡、雕塑、织毯等传统工艺和文创产品,全部作品都是首次面向观众展出。其中,唐卡涵盖勉唐、勉萨、嘎玛噶赤、安多强巴写实等多个画派,雕塑工艺涵盖玉石雕刻、牦牛骨雕刻和传统藏式木雕,织毯工艺包括著名的江孜卡垫等。
“我去年3月份才到协会工作,跟大师们都是第一次见面,之前只是线上联系、沟通,互不认识。从报名开始,他们每一个人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我上传的,包括注册、公司简介、作品摄影。风尘仆仆从各地赶来,在拉萨一起集合出发,他们真不容易。一路下来,感受到的都是他们的真诚与热爱,我真希望大师能够获得奖项,有所收获。”达娃曲珍深情地叙述着。
“20家展商,20个展位。每个展位可以报2两件作品参评,我们有40件作品参评。今年竞争激烈,估计有点难。在专家评委里,只有1位青海籍的唐卡国大师,其他大师都不太熟悉唐卡艺术。”据达娃曲珍所述,参展大师最大的需求就是希望多出来学习,得到关注、获得证书(评职称用)。比如青海唐卡,其画风、流派跟西藏的就有所区别,只有出来学习了才会取人所长、补己所短,不断取得进步。
“如果今年的奖项没有与去年的成绩持平,也没关系的,越挫越勇嘛。”一幅唐卡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制作完成,西藏有很多优秀的画师希望通过此次盛会来证明展现自己。如果这次参展参赛没有获奖,他们会再接再厉,以更加饱满的姿态准备明年的博览会。
“不光要将西藏的唐卡发扬光大,也要学习其他工艺,跳出固有思维,发现更多创新创作之路。有位米玛次仁大师的作品在藏区是数一数二的,今年带来了黑金唐卡参展参赛。因为家里有事提前回去了。”达娃曲珍说。
坚守如初的罗布玉加获奖了
敦厚的罗布玉加获奖了,当他确认自己获奖的消息后,笑得特别好看。
年逾50多岁的罗布玉加,是昌都市丁青县茶龙村人,从小跟着外公泽仁拥培(董朵家族第六代画师)学习绘画。他于2003年在丁青县中学创办职业教育,开设了藏医班和绘画班。他在家里兼农兼牧,同时为寺院绘就壁画和唐卡,但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传业授徒上。自担任丁青县中学绘画教师工作以来,坚守如初,至今担当绘画班的教学工作。早在2013年他就被聘任为中国唐卡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常务专家,2017年获得西藏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9年获得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奖状,2023年西藏自治区人社厅为他颁发“区级工艺美术师”证书。
到他家中拜师的弟子越来越多了,如今有许多的人在传承和发扬董朵唐卡绘画艺术,这让罗布玉加非常高兴。高兴之余,他倍感责任重大。
“从村里来的时候骑马,骑马可以抄近路。来到福州后,福州天气好,特别舒服。”骑着骏马赶路集结参展参赛的罗布玉加对福州赞誉有加,充满梦想的他说:“首先是希望把西藏的唐卡文化带出来,让人们对唐卡有所了解,有所关注。第二,我本身是区级大师,有很多徒弟,如果能获奖,再评上国大师的话,那就太好了,不辜负自己付出的努力,也能给徒弟们作出表率。”
▲罗布玉加在展位上,身后是他的获奖唐卡《皈依境》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已有1800多年历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这是唐卡的主旨。传统上都是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唐卡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藏族的“百科全书”。
唐卡是藏民心中的传承,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作品。罗布玉加信仰苯教,他选送了两幅有关苯教内容的唐卡参加2024“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综合组),画风明显跟别人不一样。作品《皈依境》(作品编号6K19-1-001)色彩艳丽,构图均衡、丰满。画上的人物是苯教供奉的(所有)神,总共有500尊。每一尊人物的相貌都不一样,如果要品的话得细看。“这一幅唐卡要卖的话价值200多万,这种唐卡一般是寺庙定制或者私人收藏。”
“唐卡需要度量,一定要用经书的标准来画。你看,我这幅唐卡,画的是苯教创始人,也是唐卡创始人、西藏手工艺品创始人,这都是经书里有记载的。”罗布玉加指着墙上的另一幅作品介绍。
传统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从2006年起,唐卡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彰显唐卡艺术魅力”。为了更好地传承发扬唐卡艺术,罗布玉加于2014年成立了西藏丁青县象雄唐卡文化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公司员工有36名,其中有建档立卡户、高校毕业生等。
罗布玉加除了热爱唐卡外,还坚持公益事业。前几年借钱创办了一所学校。为了给学校筹措经费,他带了刚挖的虫草、象牙玉等家乡特产来销售。“虫草是刚挖的,这是大草,这是中草,这是小草,都是上等品,大草一根240元。”他向顾客一一介绍。“这是丁青县独有的象牙玉,是一种稀有的矿石,颜色雪白就跟象牙一样,我们叫它象牙玉。这串1800元,这个1300元一串。”
2024年博览会累计吸引5.5万人次入馆观展,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超过360万人次。专家评审组在4000多件参评作品中,共评选出“百鹤金鼎奖”(金奖)136个,“百鹤奖”(银奖)213个,“百鹤新锐奖”(铜奖)307个。西藏工美展团成绩斐然。有事提前回藏的米玛次仁的《十八罗汉》获得金奖,边巴次仁的《十一世班禅》获得银奖,罗布玉加的《皈依境》和其他两位大师的作品获得铜奖。
5月12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闭幕式上,组委会为在2024“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第二届百名大师进校园成果展、传统工艺大国非遗工匠评选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作品、大师工匠举行了颁证仪式。
闻听喜讯,罗布玉加开心地笑了。想起来时路,这份全国奖来得多不容易呀,不知不觉地,眼角溢出了喜悦的泪花。一起来参展参赛的徒弟们都围拢过来,向罗布玉加道贺。丹巴尼玛、旦增平措没有获奖,但是,他们为老师高兴。
2024年博览会为西藏自治区工艺美术行业搭建了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展示平台,促进了西藏工艺美术产业与全国同行业的深度交流合作,使观众们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到来自雪域高原的匠心独运和精湛技艺,领略到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雪域之花”越开越美。
“明年福州见。”
“扎西德勒!”罗布玉加双手合十,恭敬地道别。
他们要回西藏了,一部分人先飞到成都,再从那回昌都;一部分人回拉萨,再经拉萨回家。
福州,这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闽都古城,是西藏工美大师们人生中遇见的一处美好驿站。
尼玛次仁透过媒体邀约:让我们相聚明年福州盛会,共同见证西藏蕴含着深厚民族文化与匠人双手温度的作品。 (闵恭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