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邢丹
5月11日,510中国品牌日•能源产业品牌宣传周暨能源产业品牌建设年会(2024)(以下简称“2024能源品牌周”)在北京举办“绿色低碳的新农村建设”专题会。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魏麒元在2024能源品牌周上表示:“农村可再生能源要充分发挥其绿色、低碳、清洁、便利等特点,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
农村能源作为我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和保障,也是我国能源革命与低碳转型的重要引擎和抓手。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加大农村可再生能源推广力度。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承诺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是: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农村可再生能源能够替代散煤燃烧,有效解决秸秆露天焚烧等污染问题,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国家能源局等印发的《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将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多能融合的现代农村能源体系,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支撑。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依据。
魏麒元表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也迫切需要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效显著,但仍有大量粪便、秸秆、有机生活垃圾、污水等未得到有效处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动清洁能源低碳高效利用。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解决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污染问题,实现厨房清洁、庭院清洁和村庄环境清洁,成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迫切需求。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魏麒元看来,尽管目前农村清洁用能质量不是很高,但农村能源发展空间巨大。一方面,农村的清洁用能有需求。另一方面,县域工业用户清洁能源有需求。此外,处理农业废弃物需要农村能源,这一领域也存在巨大潜力。加之多年来,我国加快推动农村能源发展,标准体系不断健全,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魏麒元表示,农村能源尤其是生物质能的发展也面临问题与挑战。首先,市场化产业化发展障碍有待突破。产业长期处于商业化开发的前期,存在着产业规模小、生产成本高、服务机制和运营模式不成熟、市场监管不完善等问题。其次,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升。技术工艺的先进性、成熟度和关键设备的性能、质量还存在较大差距。
他指出,农村能源的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推广应用存在问题:无论是与煤炭价格对比,还是与电和气价格对比,市场竞争都没有优势。“煤改电”“煤改气”相应的补贴都非常高。而不管成型燃料、沼气还是热能利用,都是农户自己拿钱去做,拿到手的补贴却几乎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农村能源发展起来很难。对于企业来说,尽管原料不花钱,但是工艺技术、设施设备等前期的投入都需要资金支撑,如果没有收益,无论是企业还是整个行业发展的意愿就降低了。
二是集中供暖缺乏基础设施。电网、供气管网等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包括原料收集端集中设施的缺乏和用能端的基础设施缺乏。且农村能源消费缺乏终端补贴。“目前,国家‘煤改电’补贴达到36%,‘煤改气’补贴达到35.5%,‘清洁煤’达到40%。如果农村能源能拿到30%的补贴,再加上我们自有的资金,我觉得行业发展会比较快。”魏麒元说。
多举措破解发展难题
魏麒元建议,应多措并举破解农村能源发展难题。第一,要加强技术创新,构建能源化利用技术体系。直燃发电、成型燃料、捆烧等燃烧技术主要是替代化石燃料而抵扣温室气体排放。未来的碳交易实施、厌氧发酵和热解联产技术在固碳减排方面将具有更大的优势和潜力。下一步,在液体燃料、生物转化成平台化合物等高值产品、生物制氧等方面的发展利用空间巨大。
第二,因地制宜高质量推广低碳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模式。聚焦农村清洁供暖需求,重点在“煤改气”“煤改电”难以覆盖的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地推广低碳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
第三,进一步提升农村能源基础设施水平。目前,农村地区缺乏管网等基础设施,且管网设施一次性投资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统筹考虑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发展需求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建议参照电网和天然气管网建设,将农业生物质清洁供暖工程的供热供气管网、储气站等基础设施纳入乡村建设行动重要内容,打通农户供热供气的“最后一公里”,为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和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第四,制定出台农村清洁用能补贴政策。随着“电代煤”“气代煤”推进,有效提升了农村居民的清洁用能水平。但用能成本高,补贴费用大,难以在农村地区大面积应用。借鉴目前“煤改气”“煤改电”的补贴政策,对农村地区使用成型燃料、沼气等可再生能源产品给予补贴,建立能源、住建、农业农村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开展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供暖终端补贴。
第五,建立一批清洁能源低碳乡村试点。依托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以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为基底的低碳乡村试点,鼓励以生物质能与光伏、太阳能热水等“多能互补”形式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示范推广应用当前成熟度高、可商业化、可持续的技术模式,发挥试点带动作用,总结积累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培育农村能源绿色低碳现代化新模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