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年创造多项“世界之最”!通车后,深圳至中山半小时可达

来源:央视财经 发表时间:2024-05-06 10:55
分享到: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这个“五一”假期,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项目的一千多名建设者,正奋战在工程一线。

深中通道全长约24公里,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是目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大的跨海集群工程。项目预计在今年6月具备通车条件,建成通车后深圳至中山的车程将从目前的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内。

45岁的姚志安,是一位有着20多年造桥经验的工程师。上午不到9点,整个项目的各类动态信息,就已经由几个标段的负责人,紧锣密鼓地汇聚到姚志安的案头。在他办公室的窗外,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项目尽收眼底。

当听到一个连接段存在涂装颜色不一致的问题时,姚志安赶紧带同事出发了。

2016年,姚志安开始牵头制定深中通道桥梁工程总体施工组织方案。眼见着深中通道项目从图纸一步步变成了现实,姚志安仿佛是在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一滴地成长,细节都铭记于心。

主跨1666米的伶仃洋大桥,是深中通道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它的主塔高270米、桥面高度91米,和30层楼相当,是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超大跨径、超高桥面,又处在珠江口台风频发区,常年面临6级以上大风。如何保障大桥的稳定性和抗风性,是极大的挑战。至今,姚志安仍对伶仃洋大桥上悬索桥缆索工程的安装记忆犹新。

广东交通集团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姚志安:我们连续测量近半个月以上,还不能定下来主缆工程能不能进一步施工。现行误差规范要求是正负五千分之一,最后我们达到正负一万五千分之一。我们实现了设计规范要求,并且比规范的要求还更高。

为了让大桥结构抗风性更强,姚志安和同事们绞尽脑汁。他们联合国内高校,历时三年研发了全新的气动控制技术,将大跨整体钢箱梁悬索桥的颤振临界风速,提高到世界最高的88米每秒,能抵御17级台风。

广东交通集团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姚志安:现在大概是3级风,17级风会是什么概念?从建设初期到现在我们经历了二十几次台风,没有问题。

姚志安表示,除了能抵御台风的伶仃洋大桥,深中通道还建成了世界上最长、最宽的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隧道全长6845米,在去年6月实现合龙。目前,隧道内的机电、消防等工程都在按照预定计划进行调试。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沉管段长5035米,由32个“巨无霸”管节和一个最终接头连接而成。在建设过程中,为确保把双向8车道的隧道放进最深将近40米的海底,且一次性精准对接、安装到位,姚志安和同事们面临着又一大的挑战。

广东交通集团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姚志安:这里最大的不同就是桥和沉管之间的一些连接,包括沉管本身的结构。难点就在于深水基础施工,桥梁和人工岛相连,人工岛处于深海,水深接近20米。浪比较急,水文条件复杂。

最终,建设团队创造性地引入北斗系统对沉管进行定位,接头贯通误差仅为25毫米,远低于设计要求的误差50毫米。

8年间,面对一个个挑战,姚志安和同事们迎难而上,深中通道项目不仅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上个月,伶仃洋大桥还斩获了被誉为桥梁界“诺贝尔奖”的“乔治·理查德森奖”。这一项项荣誉,是1万多名劳动者面对世界级技术挑战交出的精彩答卷。

检查完一天的工作,天空刚刚放晴。回顾过去这8年,姚志安感到充实而欣慰。

八载鏖战珠江口,一朝天堑变通途。当世人惊叹深中通道穿云破海的雄姿,作为一线建设者,我深知一张张图纸变成现实的背后,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汗水和智慧。永不言败、直面挑战的土木人,未来还有更多的奇迹等待我们去创造。

编辑:袁海霞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