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蓄势赋能新质生产力 一季度有色金属工业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原创 发表时间:2024-04-30 12:48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今年一季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继续保持了去年以来的稳健发展态势,行业运行开局良好,呈现出生产增长、投资加速、进出口活跃、主要产品价格有升有降和企业盈利同比增长30%、利润总额净增加155亿元等比较好的成绩,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经济总体发展向好的态势。”4月29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陈学森在2024年一季度有色金属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陈学森介绍,一季度,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比一季度全国工业增加值增幅高5.3个百分点。其中,矿山采选企业增长7.4%,冶炼加工企业增长12.0%。

一季度,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945.3万吨,同比增长7.0%。其中,精炼铜产量为336.2万吨,增长10.4%;原铝产量为1069.4万吨,增长6.8%。六种精矿金属量146.5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9%;氧化铝产量2016.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8%;铜材产量486.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0%;铝材产量1568.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3.5%。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民间投资增速恢复明显。”陈学森介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一季度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21%,比全国工业投资增幅高出7.6个百分点。其中,矿山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32.6%,冶炼和压延加工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8.8%。

陈学森表示,一季度,有色金属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15.3%,高出全国工业民间投资1.6个百分点。展现出有色金属工业领域民营企业的发展活力正在稳步恢复。

陈学森表示,主要有色金属进出口量增长显著。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953.8亿美元,同比增长10.5%(按可比口径计算)。此外,主要产品市场价格有升有降,国内现货市场铜、铝、铅价上涨,锌、工业硅、电池级碳酸锂价下行。

“规上有色金属企业利润总额显著增长。”陈学森介绍,一季度,11239家规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101.2亿元,同比增长9.4%;实现利润总额672.3亿元,同比增长30.4%。一季度规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营收利润率为3.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6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4.6%,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8个百分点。

新质生产力赋能行业成效显著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2024年的首项政府工作任务。

新质生产力在赋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方面有何成效?接下来行业还将如何对标新质生产力,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政研室主任李宇圣在回答中国工业报记者提问时表示,近年来,有色金属行业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取得了积极成效。

“科技创新赋能有色金属工业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李宇圣表示,行业企业坚持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在保障“新三样”及国防军工材料供应方面提供了坚强支撑;高温超导材料、液态金属、增材制造材料等有色金属前沿材料批量进入市场;数控机床刀具、大规格轻合金等关键材实现国内需求保障。

李宇圣表示,数智化赋能有色金属工业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行业积极推进生产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建设,2023年,14家企业入选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企业联合华为编制发布《金属矿山数字化转型白皮书》;一批数字化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在产企业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自动控制、工业互联网架构深度融入到矿山、冶炼、加工全生产流程当中。

李宇圣表示,绿色低碳赋能有色金属工业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行业企业积极落实碳达峰实施方案,通过产能置换,向水电资源丰富的云南、四川、青海及风光资源丰富的内蒙古等地转移电解铝产能,自备电向网电转化,并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积极消纳绿电,截至目前,我国电解铝行业绿电使用比提升至25%左右,电解槽石墨化阴极使用比例达到48%;2023年,国内又有多家铜冶炼企业先后完成PS转炉环保改造工作;行业4项技术入选工信部二十大绿色低碳技术;我国赤泥利用量超过1000万吨,同比增长25%,利用率达9.8%。

“有色金属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典型的传统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是转型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必然趋势,将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度融入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之中,是大势所趋,也是大有可为的。”李宇圣表示,下一步,行业将继续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要锚定高端化目标,主动把握行业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发展,系统布局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基础研究,提高新材料、新产品的供给能力和质量水平,以颠覆性工艺创新和流程再造,增创产业迭代竞争力;

二是要锚定智能化目标,立足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将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能源管控、物料平衡、设备运维、安全环保等行业关注的核心问题,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起来,加快数字化矿山、智能化工厂、智慧型企业建设,重塑竞争新优势;

三是锚定绿色化目标,高度重视颠覆性的工艺创新和流程再造,因地制宜配套新能源项目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回收利用率,加快有色金属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转型,以国际一流的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成效,塑造更加绿色的行业新形象。

政策引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有色也作为重点行业之一。《行动方案》对我国有色金属供需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再生金属部主任王吉位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行动方案》的贯彻实施,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这一举措将对我国有色金属市场的整体供需关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推动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朝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

“今年一季度,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呈现稳健增长态势。据统计,铜、铝、铅、锌四种主要再生金属产量达到464万吨,同比增长近6%。国内回收废铜铝372万吨,同比增长3%,进口再生铜铝原料103万吨,同比增长18.4%。”王吉位表示。

“随着政策的稳步实施,预计2027年报废汽车及废旧家电将产生约300万吨再生有色金属原料。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等行业设备更新和企业技术改造也会产生大量再生有色金属原料。再生有色金属原料回收利用规模加快增长,节能降碳贡献更加显著。”王吉位指出,预计到2027年国内废有色金属回收量近2000万吨,其中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镍钴锂金属回收量分别达到近300万吨、1200万吨、320万吨、150万吨和20万吨。可替代11亿吨以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减少标煤消耗5500万吨,降低碳排放量2亿吨,为我国资源安全保障和节能降碳做出积极贡献。

王吉位表示,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占比提升,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随着我国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力推动,制造业对再生金属原料及制品的需求也在上升,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供应迎来发展机遇。

“在交通、电力、通讯、建材等多个关键领域,再生有色金属的应用正在不断拓展和深化。”王吉位表示,特别是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一体化压铸成型免热处理再生铝合金材料研发和应用取得重要进展,铝合金轮毂可采用75%的再生铝原料生产、废旧航空板材再生保级利用、5G通信基站用散热器铸件、手机铝合金材料100%可使用再生铝,未来将显著提升再生铜铝制品的使用比例。据预测,到2027年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将达到2350万吨。

《行动方案》指出支持构建一批废有色金属再生资源的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王吉位透露,目前国家工信部正在开展《废铜铝加工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申报,围绕引导行业规范回收,提高精细化分选和保级利用水平,进而推动再生有色金属原料向优势企业和区域积聚。初步预测,到2027年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产能占比超过50%,培育全国性或区域性大型回收企业10家,再生有色金属领军企业50家,形成20个以上废旧有色金属回收利用产业集聚区。再生有色金属原料回收体系更加规范、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将不断加强。

此外,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提升,智能化数字化进程加快。王吉位表示,通过推动大规模的设备更新与改造,全面提升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节能与环保标准,实现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突破,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提升11个百分点,关键工序的数控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进一步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升级,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展望二季度及上半年,虽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风险仍然存在,但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三大保障性工程、工业设备更新改造、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为带动有色金属需求提供了坚实保障。”陈学森表示。

他强调,特别是随着国内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电动汽车等“新三样”依然保持较高速度增长,以及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带动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将持续增加对有色金属产品的市场需求,继续推动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预计二季度及上半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运行总体将延续一季度的增长态势,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将继续为全球经济的恢复及增长做出贡献。

“总结一季度取得的的成果,我们对全年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总体趋势是前高后稳。”陈学森表示,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将积极推动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等新质生产力在有色金属行业的落地,致力于为国家经济的繁荣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有色力量。

编辑:曹雅丽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