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延长服务年限 危机矿山找矿蓝图绘就

作者: wy 发表时间:2018-06-08 16:31
分享到:
    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工作总结大会近日在京召开。会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接替资源勘查工作,全面提升对我国重要矿集区成矿规律认识水平,发现并探明一批骨干矿山的接替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促进相关矿业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矿山资源枯竭 启动危机找矿
  在本世纪初,我国很多大中型矿山经过几十年的开采,资源或面临枯竭,或开采年限所剩无几,影响到国家资源保障和矿山企业的生存。
  根据2004年国务院第6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2004~2010年)》,国土资源部会同财政部和发改委成立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联合发布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项目管理办法;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有关中直企业、有关地勘单位与项目办公室紧密配合;矿山企业和勘查单位积极协作;地方政府努力为项目实施营造良好环境,形成了“政府企业共同出资、主管部门精心组织、勘查开采紧密结合、一流专家监审指导、突出技术方法创新、严格项目全程监管”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据悉,中央财政投入资金20亿元用于危机矿山找矿工作,拉动了国有大中型矿山企业投入找矿资金80亿元,有效地调动企业主动投资找矿的积极性,增强矿山企业的“造血功能”,对促进矿产资源勘查新机制的建立具有深远意义,也为矿山企业和地勘单位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
  在中央、地方和矿山企业等多元投资找矿的新形势下,形成了以运行机制创新为“主线”,以资金和技术两轮为“驱动”,以严格规范管理为“保障”的管理思路。专项资金的运行从以往国家一元投资转变为中央财政、地方财政、矿山企业多元投资,合理划分工作定位、相互协调促进、加快找矿突破的运行新机制。通过中央财政投入潜力大、资源危机程度高的矿山,增强了矿山企业投资的信心。同时,通过专家现场指导、技术把关,科学布置工程、合理安排工作量,提高了找矿效率。通过制定管理办法明确项目参与各方的权利和责任,充分发挥了省级项目主管部门和专家监督管理的作用。坚持矿山企业、地勘单位和科研单位相结合,充分利用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调动了各方的找矿积极性,开创了新时期地质找矿工作的新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找矿效果。
  危机矿山不危 找矿成果显著
  国土资源部通过对煤、铁、铝、铜等30个矿种1010座大中型矿山资源潜力的现状调查,得出结果:开采年限不足15年的危机矿山有632座,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及金等矿类(种)矿山危机程度相对较高。392座矿山具备开展危机矿山找矿工作的条件,约占危机矿山的62%。
  在矿山资源潜力调查基础上,国土资源部分期分批实施了230个危机矿山找矿项目和96个矿产预测项目和新技术新方法项目,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查明了矿山资源潜力家底,从而对开展危机矿山找矿工作,做到了“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同时,矿山资源潜力调查成果对科学部署矿山地质工作、制定矿业城镇发展规划、了解国内矿产品可供情况及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等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国土资源部近日召开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成果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首先,找矿理论技术方法不断创新,创建了成矿地质体研究、矿田构造研究、成矿流体标志研究三位一体深部找矿预测方法和理论体系,取得关键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和大深度钻探技术等进步。探索建立了找矿工作新机制,实现了地质找矿投入上的中央、地方、企业联动;为地勘单位承担任务、参与投资、合作经营、培养人才等提供了重要平台;提高了企业地质技术能力,加速了探采一体化进程。
  同时,找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找矿项目中,有色金属63项,煤炭45项,铀矿4项,黑色金属37项,金67项,磷矿及其他矿种14项。累计安排资金3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0亿元,地方财政补助资金2.8亿元,企业匹配经费13.2亿元。累积安排坑探工作量37万米,钻探工作量249万米。230个勘查项目中48个取得突破性进展,探获资源储量达到大型或超大型矿床规模,76个取得重要进展,探获资源储量达到中型矿床规模,94个项目探获资源储量达到小型矿床规模。新增资源储量原煤53亿吨、铁矿石10.5亿吨、锰矿石1126万吨、铬铁矿54万吨、铜金属量327万吨、铅锌金属量849万吨、铝土矿1641万吨、钨金属量41万吨、锑金属33万吨、金669吨、银8541吨、磷矿石量2.7亿吨。平均延长矿山开采年限17年,一大批老矿山重新焕发生机。
  寻求找矿突破 延长服务年限
  实际上,我国新时期新阶段地质找矿工作面临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国土资源部确定,“十二五”期间,将坚定不移地推进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接替资源勘查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包括矿山企业、地勘单位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学会等。二是大力推进和全面落实地质找矿新机制,充分发挥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拉动矿山企业开展接替资源找矿工作,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三是充分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对比研究和有效性试验,充分利用新的成矿理论,拓展新的找矿方向和矿床类型。四是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尽快组织研究管理体系,核心是调动和发挥好各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中央财政资金投入矿山基础性地质工作,拉动矿山企业开展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实现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重大突破,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矿山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后劲,增加国家紧缺矿种和战略性矿种接替资源储量,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在具体工作部署中,将以我国大中型铁、铜、铝、铅、锌等紧缺矿种“骨干”国有(含国有控股)矿山为重点,按照分期分批、先急后缓、逐年安排、分步实施的部署原则,安排300个矿山的找矿工作和15个矿山密集区深部矿产战略性勘查。预计通过8~10年时间,使一批老矿山勘查取得重要进展,探获资源储量达到大中型矿床规模,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0年以上。

作者:wy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