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力煤、炼焦煤价格回落 规上煤企营收、利润双降

©原创 发表时间:2024-04-01 16:38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2023年,全国煤炭供应总量再创新高。煤炭生产东中西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煤炭交易市场配置资源功能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人才强煤”战略扎实推进,煤炭行业企业治理能力大大增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推进,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中国煤炭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煤炭行业改革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新任务新挑战:全国煤炭应急供应保障能力有待继续加强,煤炭生产开发布局有待统筹规划,大型煤炭基地产能接续问题亟待破解,煤炭市场化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煤炭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联动有待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矿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关键技术有待突破,行业企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和人才支撑能力不强,老矿区煤炭企业转型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安全生产还存在薄弱环节。

“综合判断,2024年全国煤炭供给体系质量提升、应急保供能力增强,煤炭市场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态势,中长期合同制度有效发挥煤炭市场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但国际能源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煤炭供需格局深刻变化,考虑极端天气、突发性事件、新能源出力等不确定因素,还可能存在区域性、时段性、品种性的煤炭供需错配情况。”在3月28日举行的2023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发布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煤协”)政策研究部主任郭中华预测。

动力煤、炼焦煤价格回落

2023年,煤炭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如何?

煤炭供应上,国内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23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原煤产量47.1亿吨,同比增长3.4%。煤炭进口量创历史新高。全国煤炭进口量4.74亿吨,同比增长61.8%;出口煤炭447万吨,同比增长11.7%;煤炭净进口4.7亿吨,同比增长62.5%。煤炭转运能力提高。全国铁路累计发运煤炭27.5亿吨以上,同比增长2.6%;其中,电煤发运量22.8亿吨,同比增长4.5%。全国主要港口内贸煤发运量约8.4亿吨,同比下降1.1%。

煤炭库存上,截至2023年12月末,全国煤炭企业存煤6700万吨,同比下降1.5%;全国主要港口存煤6312万吨,同比增长14.1%。其中,环渤海主要港口存煤2581万吨,同比增长8.2%;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超过2亿吨,同比增加约3000万吨、增长17.5%,保持在历史高位。

煤炭价格上,煤炭中长期合同价格保持稳定。2023年秦皇岛5500大卡下水动力煤中长期合同全年均价为714元/吨,同比下降8元/吨,年内峰谷差在15元/吨左右,发挥了煤炭市场的“稳定器”作用。

动力煤市场现货价格回落。2023年初,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偏紧,动力煤市场价格维持在1150元/吨左右的高位水平。二季度,随着各地供暖期结束,动力煤市场需求减弱而市场供应维持增长,动力煤市场价格快速下跌至770元/吨的年内低点。三季度以后,随着电力、钢铁等下游市场需求逐步好转,动力煤市场价格有所反弹,保持在800元/吨-950元/吨区间内波动运行。2023年,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市场全年均价971元/吨,同比下跌324元/吨。

炼焦煤价格也呈现回落态势。2023年,山西吕梁部分主焦煤长协合同全年均价2053元/吨,同比下跌187元/吨。山西焦肥精煤综合售价全年均价2127元/吨,同比下跌537元/吨。

国际煤炭市场价格下行。全球能源需求收缩,国际煤炭市场供应充足,印尼、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等煤炭市场贸易价格同比下降23%-53%。2023年末,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5500大卡动力煤离岸价91.8美元/吨,同比下跌42.2美元/吨;印尼加里曼丹港3800大卡动力煤离岸价46.8美元/吨,同比下跌27.2美元/吨。

9家企业营收、净利双降

2023年,煤炭企业营收、利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2023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营业收入3.5万亿元,同比下降13.1%;利润总额7628.9亿元,同比下降25.3%;应收账款5037.8亿元,同比下降6.3%;资产负债率60.3%。前5家、前10家大型煤炭企业利润占大型煤炭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62%和81%,经济效益进一步向资源条件好的企业集中。

过去一年,煤炭上市公司业绩下滑明显。据中国工业报记者梳理,截至3月31日,在已经发布2023年年报的煤炭上市公司中,9家企业营收、净利润双降,1家企业增利不增收,2家企业增收不增利。多数煤炭上市公司将业绩下滑的原因归咎于煤炭、钢铁、焦化行业市场波动影响。

3月22日,煤炭大佬中国神华(601088.SH)率先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30.74亿元,同比下降0.42%;归母净利润596.94亿元,同比下降14.29%。中国神华在年报中表示:“受煤炭销售价格下行等因素影响,本年经营业绩同比有所下降。”

同日,潞安环能(601699.SH)披露2023年业绩快报。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31.39亿元,同比下降20.55%;归母净利润79.22亿元,同比下降44.11%;扣非净利润78.89亿元,同比下降45.08%。煤价下滑以及焦炭亏损导致潞安环能2023年业绩下滑。

3月29日,山煤国际(600546.SH)、恒源煤电(600971.SH)、兖矿能源(600188.SH),以及来自河南的四家上市煤企——平煤股份(601666.SH)、神火股份(000933.SZ)、大有能源(600403.SH)、郑州煤电(600121.SH)集中出炉2023年年报。7家企业营收和利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归母净利润下滑幅度最大的是郑州煤电,归母净利润3198万元,同比减少53.22%。其次是兖矿能源和山煤国际,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1.4亿元、42.60亿元,分别同比下滑39.62%、38.53%。煤炭采掘占比89.9%的大有能源,2023年归母净利润亏损4.81亿元,止盈转亏。

值得一提的是,淮北矿业(600985.SH)、陕西煤业(601225.SH)两家企业呈现“增收不增利”。2023年,淮北矿业实现营业收入733.87亿元,同比增长6.26%;归母净利润62.25亿元,同比减少11.21%。陕西煤业实现营业收入1708亿元,同比增长2.38%;归母净利润212.6亿元,同比下滑39.59%。

中煤能源(601898.SH)则成为目前已经披露业绩中唯一一家“增利不增收”的企业。3月20日,中煤能源发布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29.7亿元,同比下滑12.5%;归母净利润195.3亿元,同比增长7.0%。

煤炭供应总量将保持增长

2024年,煤炭市场整体走势如何?

郭中华预测,2024年全国煤炭供给体系质量提升、应急保供能力增强,煤炭市场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态势,中长期合同制度有效发挥煤炭市场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

从煤炭需求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预期目标。国内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将拉动煤炭需求继续适度增长。同时,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清洁能源发电并网规模快速增长,对燃煤发电的替代作用增强,但也要看到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极端天气等情况下,对煤电的顶峰保供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预计全年我国煤炭需求将保持适度增长。

从煤炭供应看,煤炭企业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精神,扛牢能源安全首要责任,统筹处理好发展与安全、供给与需求等关系,克服产能核增潜力不足、产能接续能力建设相对滞后等困难,有序释放优质产能,科学组织煤矿生产,确保煤炭产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煤炭生产结构持续优化,大型智能化煤矿生产效率提高、生产弹性增强,全国煤炭安全稳定供应能力大幅提升。加上进口煤的补充调剂,预计全国煤炭供应总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2023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建议,应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通衔接,以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和清洁低碳集约化利用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二氧化碳大规模资源化利用新途径,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协同攻关,实施重大工程示范建设,尽快形成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内涵式增长路径。

与此同时,着力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推动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推动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在煤炭全产业链的创新和应用。全面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攻坚战,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支持煤炭深度加工、对路消费和高效利用,加强煤炭分级分质利用和散煤综合治理,多途径提高煤炭利用和转化效率,构建煤炭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体系。


编辑:余娜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