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郴州市接力开展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大发展、园区大建设等专项行动,梯队培育优质企业、积极打造千亿产业、大力建设“五好”园区、全力推进“智赋万企”,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始终保持全省前列,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聚焦“三个关键”强实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大力建设“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发展未来产业。持续开展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产业发展“四大攻坚”等行动,全市产业发展呈现了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今年1-2月,全市“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总产值(收入)446.18亿元。壮大千亿产业。郴州是全省最大的铅锌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铋生产基地、稀有稀散金属生产基地,白银、铋、铂族金属生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0%、32%、60%,成功打造了“中国银都”“中国铋都”品牌。2023年,全市175家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1053亿元,同比增长20.5%,产业规模约占湖南省的三分之一。同时,立足于打造全国的“锂电之都”,大力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全市有锂电集群企业20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5家,2023年实现营收502亿元;锂电新能源产业累计开工落地项目82个,累计完成投资432亿元,预计今年底,上海安能等7个锂电联合体项目将建设满产,可实现11.5万吨/年碳酸锂、47.5GWh/年电池产能。培育优质企业。印发《郴州市培育“头雁领航企业”五年行动计划方案(2023-2027年)》,2021年以来,累计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2家,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1家,培育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3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营收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66家。
二是坚持“三化转型”提质效。加快高端化转型,强化科技引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29%,成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49家,郴州氟化学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农夫机电、翔东龙飞机等企业相关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加快智能化转型,大力推进”智赋万企“行动,累计建设5G基站8664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18.6个,实现重点工业园区深度覆盖;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签约5个数据中心4.9万个标准机架,算力达到99.5PFlops,存储能力达175.7PB,网络带宽5000G;2023年,全市实现4416家企业上云、606家企业上平台,打造51家智能制造企业、78条(个)智能制造生产线(车间)、503个智能工位。加快绿色化转型,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累计培育2家国家级绿色园区、9家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省级绿色园区、30家省级绿色工厂。
三是突出“三个集中”建园区。推动项目集中。以郴佛产业合作为契机,全面承接产业转移,大力推动产业、项目、资本、人才、总部向园区集聚。2023年全市园区新签约、新开工、竣工投产重大项目分别达521个、420个、224个。推动产业集中。制定了《郴州市产业园区主特产业引导目录》,推动园区做强主导、做优特色,加快“2+4”产业集群建设,永兴县稀贵金属产业集群获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嘉禾锻铸造产业集群获评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桂阳铅锌产业集群、宜章光电显示器件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省级产业集群培育对象名单。推动资源集中。加大园区闲置国有资产资源清查处置力度,提高园区土地要素配置效益。2023年园区完成处置批而未供土地601.91亩、低效(空闲)用地2282.79亩、闲置厂房31517平方米。园区亩均税收达到19.35万元,同比增长31.1%。
四是抓实“三项服务”优环境。实施“两员”行动,在全省首创企业服务专员和项目服务专员制度,全市2866名企业服务专员和项目服务专员全面覆盖3135家四上企业和1258个项目,服务专员累计上门服务10.5万次,累计解决各类问题7785个问题,问题解决率92.3%。“两员”工作受到毛伟明省长批示肯定。设立“企业家日”。市人大通过决议,将每年11月1日定为郴州市企业家日,使郴州企业家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在全社会兴起亲商、爱商、安商、友商的浓厚氛围,传承发扬企业家精神。畅通政企交流。市级领导定期召开企业家沙龙活动,各园区定期召开早餐会,听取企业意见。 市委、市政府相继印发《打造“办事不求人 高效便捷 暖心顺心”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郴州市以降成本为核心的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助力减轻企业负担。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