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多名高管离职、大股东减持 小鹏汽车迎多事之“春”

©原创 发表时间:2024-03-30 16:45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王永强

3月28日,小米(01810.HK)SU7首发,台下高朋满座,电车新势力“蔚小理”的一号“首长”都在。而坐在蔚来(09866.HK)董事长兼CEO李斌、理想汽车(02015.HK)董事长兼CEO李想之间的何小鹏,被东道主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致谢直播镜头拍到时,表情似乎略不自然。

或许是四周“强敌环饲”;或许是被他挖了“墙角”的长城汽车(601633.SH)董事长魏建军就隔着几个座位;也或许是小鹏汽车(NYSE:XPEV/09868.HK)2024年着意发力30万元+新车的战略,与小米SU7 MAX版29.98万元定价的正面“碰撞”已避无可避。

何小鹏是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在小鹏汽车内部被称之为“大师兄”。在甲辰龙年一季度最后一个月的中下旬,小鹏汽车“利空”集中爆出,大师兄正遭遇小鹏汽车“二次创业”多事之“春”。

利空尽出

3月中旬,大地回春,但小鹏汽车的“倒春寒”似乎刚刚开始。小鹏汽车官网显示,公司两位联合创始人夏珩、何涛同时去职,转任公司终身荣誉顾问。至此,小鹏汽车2022年财报上曾有的12位高管,目下仅余何小鹏、副董事长兼联席总裁顾宏地两位。

与此同时,仿佛是做好了“利空”短时间内尽快出清的最坏打算,小鹏汽车还迎来了第二大股东阿里巴巴(09988.HK)继2023年12月减持后的再次“暴击”。美国当地时间3月20日,阿里巴巴第二次减持3300万份小鹏汽车美国存托股票(ADS),引发市场对小鹏汽车发展前景的悲观预期。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文件显示,阿里巴巴是次减持,总价值约3.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61亿元),成交价在每股9.6美元到9.75美元之间,低于市场价,更远低于大众汽车2023年7月约15美元/股入手小鹏汽车4.99%股权的报价。

为何创业之初就坚定支持小鹏汽车的阿里巴巴集团,较短时间内密集减持?

小鹏汽车和阿里巴巴均回复中国工业报称,除相关公告外暂无法提供更多信息。

小鹏汽车此前在港交所的公告显示,阿里巴巴的减持原因为“基于相互间自愿协商”。而由于阿里巴巴连续减持及大众汽车入股,阿里巴巴持有的小鹏汽车股权已降至4.94%,低于5%,进而触发了之前阿里巴巴通过淘宝中国与小鹏汽车、何小鹏签署委任小鹏汽车非执行董事的失效条款。

因此,阿里巴巴向小鹏汽车提名的胡晓亦辞任小鹏汽车非执行董事,“以投入更多时间于彼之其他商业事务”。

不愿具名的汽车行业观察人士认为,一方面,2023年9月,蔡崇信正式接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深谙资本市场运作的阿里巴巴“财爷”随之提出阿里巴巴聚焦电商及云计算主业战略。阿里巴巴处置“非核心资产”应对拼多多、抖音电商等低价竞争的决心已下,动作提速。

另一方面,小鹏汽车自2022年G9首发失利开启内部组织架构大调整,2023年亏损103.8亿元,自2020年8月纽交所上市来亏损持续扩大。而在更“卷”的2024车企“淘汰赛”元年,在比亚迪率先举起降价“屠刀”后,小鹏汽车业绩改善曙光很可能至少要到2024年四季度末才会到来,阿里巴巴等不起。

由此,考虑到小鹏汽车招股书披露的阿里巴巴持股成本仅约为2.28美元/股,高达320%的投资盈利可以接受。

二次创业

当然,否极泰来,“利空”出尽是“利好”,小鹏汽车近期佳讯亦不断释放,包括与大众汽车订立联合采购协议、进军东盟市场、低空飞行汽车试飞等。

而对2024年“汽车淘汰赛”的惨烈,大师兄何小鹏亦有充分认知,并通过春节后的内部开工信提前给小鹏汽车全体“同学”(小鹏汽车内部对员工的统一称谓)打了“预防针”。

何小鹏表示,2023年小鹏汽车“在组织、规划、业务、经营、效率上有特别多的调整,经历了很多的痛苦,也有了巨大的收获。客户导向、经营思维、全局协同三大管理导向,在业务实际中有效落地,坚持用对的方法,做难而正确的事,让我们在2023年得以走出与其他公司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开始触底上行”;而在2024年,小鹏汽车“从1到2,二次创业”的第二年,也是公司组织调整的第二年,何小鹏本人将围绕企业中基层干部和企业流程,做好能力增强,追求管理能力和全业务效率提高,通过“十个思考”抓住“龙年新机遇”。

具体而言,目标上,小鹏汽车在创业第十年“业绩要翻倍以上”,也即2023全年收入306.8亿元的前提下,2024年营收要超过600亿元。

为此,小鹏汽车组织架构上要“补充完成所有短板”,战略升级设计领域,多造型中心并行,让造型和AI、营销、经营都成为小鹏汽车的“长板”;

产品和技术平台上,小鹏汽车计划在未来三年内规划新品或改款约30款,分别推出30万元+和15万元级别的第一款车,补齐小鹏在10万~40万元级别布局的两块重要基石;

人力保障上,小鹏汽车要“招聘约4000人”;

财力上“投入超过40%的研发预算”,其中迈向高阶智能驾驶、年度“以智驾为核心的AI技术”研发投入共计35亿元人民币,坚定看多AI长线投入;

营销策略进行战略升级,推进汽车、互联网和手机营销策略融合发展,“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将小鹏的品牌和营销做到业界毫无争议的第一阵营”;

增量市场开拓上,小鹏汽车进入国际化V2.0第一年,将于欧洲、东盟、中东、拉美、大洋洲等区域布局核心市场,从产品、智能驾驶、品牌全面打造全球化新路径等。

对此,前述汽车观察人士认为,小鹏汽车这些“新势力”玩法和传统车企差别很大,尤其是在初创阶段,产品和营销更加激进,但市场普遍认为当头部新势力逐渐达成一定的销量规模,也会逐渐面临与传统车企类似的规模化问题,比如产品适销性、成本控制能力、营销手法转换等等。

“甚至可以简单理解为,逐渐规模化之后的新势力,会慢慢变成传统势力。由此,何小鹏和2023年初出任小鹏汽车总裁的王凤英,其组合因其示范意义更受关注。但从目前的财报和销量数据以及产品推新层面来看,小鹏暂时没有太大改观。”该人士认为,小鹏汽车之前的“内耗”或管理问题,本质上或是产品问题,“G9 定位不准,G6 来得太迟,X9也热度不够。这个变不了的话,估计换谁都很难。”

“血海”拼杀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此亦有同感。

“2024年,电动车市场全球增速都在放缓,智能化短期内又很难当饭吃。特斯拉作为全球电动车智能化引领者,也因消费者对智能驾驶体验的感受不足,增速出现放缓。理想汽车从之前的增程式进入电动后,出现了MEGA销售并不理想的情况。”崔东树告诉中国工业报,“电动车新势力造车不易,但在国家相应补贴红利到期后,如何妥善解决消费者的补能焦虑,是各自路线涉及生存的方向问题。”

事实上,比亚迪的率先降价及小米SU7首发价格之“卷”,正是电动车随着渗透率提升后增速放缓的侧面印证。

“今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也就是淘汰赛的第一年。”何小鹏在内部公开信中表示,小鹏汽车2024年将在全流程客户体验提高、更有广度和深度的经营落地、从战略规划到OKR全局协同、PDCA动作推动落地、针对干部的培养和辅导等五个方面都将继续深化,公司要“省掉不该花的钱, 在人、研发和策略上花更多有价值的钱,商业上有更好的利润”。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米汽车于3月28日提前北京车展近一个月首发SU7后,包括小鹏汽车在内的诸多车企如何在接下来的一月内“抢粮食”,或许是坐在小米SU7首发现场头排的大佬们最可能的内心独白。

编辑:袁海霞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