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广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原创 发表时间:2024-03-28 07:32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全年电力供需延续紧平衡态势;绿色低碳发展任务更加紧迫,需要更加坚定地推动行业转型发展;面对极端天气和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化趋势,安全保供难度持续增加;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更加凸显,需要以更大力度打造新质生产力;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亟须加快构建。”3月26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北京举办2024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中电联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作题为《全力推动电力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主旨报告。

会议主题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电力高质量发展”。会上,中电联还举行了2023年电力创新奖颁奖仪式。

杨昆指出,2023年,新兴产业用电量快速增长。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1.3%,超过制造业整体增长水平3.9个百分点,表现亮眼。其中,光伏设备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76.8%,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8.8%,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8.1%,展现了极强的增长态势。

“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不断提升。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行业电能替代持续推进,电能消费占比不断提升。”杨昆表示,工业部门电气化率达到27.6%,战略性新兴产业用电高速增长;建筑部门电气化率达到48.1%,热泵、电制冷、供暖的应用场景不断深化;交通部门电气化率达到4.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35%,累计建成充电基础设施859.6万台,同比增加65%,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广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当前,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约28%,处于国际前列。

杨昆表示,2023年,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历史性突破50%。截至2023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人均发电装机容量自2014年底历史性突破1千瓦/人后,在2023年历史性突破2千瓦/人,达到2.1千瓦/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始终保持全球领先地位。风电、光伏发电的新增装机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达到78.8%,成为新增装机的绝对主体。在近年来新能源装机年均增长26%的条件下,利用率连续五年保持95%以上。”杨昆表示。“2023年,电力行业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持续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动力。”杨昆表示,2023年,电力行业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再上台阶。杨昆表示,2023年,取得了一批引领全球的自主创新成果。成功研制出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是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海上直驱风电机组。研发的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到33.9%,刷新了新的世界纪录。百万千瓦级水电机组领跑全球,具有自主品牌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三代大型先进压水堆批量建设;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大容量超低排放煤电机组、特高压输电等领域产生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技术成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23年,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持续走俏,累计出口1.06万亿元,同比增长约30%,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分别超过60%、70%、80%,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杨昆表示,新型储能进入大规模发展期,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3100万千瓦,同比增长超过260%,拉动经济投资超1千亿元,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带动产业链进一步向上下游拓展。氢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据统计,我国已建成运营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58个,规模达到654兆瓦,同比增长26.3%。建成并运营加氢站数量450余座,同比增长19.6%。新增加氢站、在运加氢站两项指标均居世界第一。在氢能燃料电池方面,针对催化剂、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等关键材料、关键部件,已具备较强的自主开发能力,部分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杨昆表示,电力行业要扛牢能源安全首要责任,不断增强电力供应保障能力;服务“双碳”目标,积极推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坚持创新引领,积极培育电力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强化电力国际合作,持续提升国际话语权,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编辑:曹雅丽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