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州吴江区:以数字化改革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4-03-21 10:53
分享到:

最近,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发布了全区数字化改革的总体方案,主要目标是初步建立“1510”总体架构,即1个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5个数字化改革子方案、10个数字化应用示范场景,形成数字化改革“四梁八柱”。

近年来,吴江区以数字化改革引领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发挥项目牵引和驱动作用,一体推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枢纽节点吴江算力调度中心、中国移动长三角(苏州)云计算中心等数字化基建项目相继落地建设。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累计建成省级示范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分别达10家和192家,持续领跑全省,中国工联院江苏分院持续赋能,引育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5家,亨通数科成为全市首个本土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全国首个工业数据要素登记试点城市落户,全省首创“跨域通办·云综窗”模式,打造“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改革吴江样板,入选全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和数字江苏建设优秀实践成果,形成了一批实用实效的应用场景,数字化发展展现良好态势。

今年以来,吴江区委、区政府把数字化改革放到发展全局中去思考和谋划,推进“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整体布局、系统建设,加快打造一批标志性应用场景,持续释放改革效能,发挥好数字化改革引领带动作用。

在工作实施过程中,将利用一年的时间,重点打造10个左右具有辨识度的数字化应用项目,产业发展更加协同高效,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提升;到2025年底,打造10个左右数字化应用标杆项目,基本构建起协同高效的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和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全省数字化改革先行示范区;到2030年底,形成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融合发展体系,数据要素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新治理,数字化改革取得创新性突破性进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化发展标杆城区。

在盛虹控股集团吴江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董事长缪汉根介绍,盛虹将分散的6家印染厂搬进产业园,就是要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构建绿色循环生产体系,打造绿色智能工厂,引领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2月17日,总投资54亿元的迈为泛半导体装备项目开工,用于新一代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电池制造;3月1日,费舍尔机器人科技总部项目开工,将生产中高端智能机器人;3月8日,中国电子院在吴江成立数字健康检验认证有限公司,探索健康养老领域央地合作新模式……

这是今年以来,吴江区以数字化改革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又一个亮点。

这个区切实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建强数字经济平台载体,将建设好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江苏分中心、苏州市算力产业研究院、吴江算力调度中心等,推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争创国家级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基地。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数字领域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推动一批数字经济创新成果在吴江率先落地转化,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深化智改数转网联,持续推进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建设,大力推广“产业大脑+智能工厂”模式,发挥吴江产业基础扎实、具有龙头企业引领优势,深化建设化纤织造、电梯装备等工业大脑,与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充分衔接、贯通运行,持续赋能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再造提升。发挥好中国工联院江苏分院以及亨通数科等5家国家级“双跨”平台带动作用,部署建设行业垂直型、企业特色型、专业技术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持续推动明志科技、博众精工、亿友慧云等提高对外输出服务能力,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转型案例。

加快推动数字贸易发展。用好一体化示范区和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平台,吸引和集聚数字贸易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数字产品贸易、数字服务贸易、数字技术贸易、数据信息贸易,培育数字贸易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用好“市采通”平台,积极推广“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鼓励引导传统优势产业借助跨境电商开辟增长新模式,打造外贸新增长点。(钱莉莉韩文珺)


编辑:韩登军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