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王晓萍: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的支持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4-03-09 17:40
分享到: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介绍,我国现在技能劳动者超过了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了6000万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但是也要看到,适应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的数字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仍然稀缺,钳工、焊工、养老护理员等一线技工普遍短缺,人才培养需要更好适应市场变化和产业的需求。

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培养造就更多的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王晓萍表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一体推进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工作,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一是服务产业发展。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发展急需,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增强技能潜力和匹配度,促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比如,组织开展数字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在智能制造、大数据、区块链、集成电路等领域,夯实人才基础。实施技能强企行动和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康养服务等领域,培育引领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同时,集中资源和力量,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大师之家,搭建技艺传承和展示交流平台。

二是创新培养方式。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建立与行业企业的良性互动机制。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依托技工院校、职业院校,总结提升工学一体、校企双制办学模式,全面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形成技能发展生态链,紧密对接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比如,一些地方在实践探索中总结的,学完一门课就可以掌握一项技能,学完一个专业就能胜任岗位需要。

三是畅通发展通道。搭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逐步改变技能人才发展的独木桥、天花板困境,增强年轻人学技能、进工厂的意愿。推动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全面实施“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拓展技能人才成长空间。扩大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领域,畅通技能人才多元化成长通道。推动区域性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四是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技能人才发展的良好生态。加大荣誉引领力度,持续组织好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奖励。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激发全社会关注技能、学习技能、崇尚技能的热情。2023年在天津举办了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比赛项目涵盖了75%的国民经济行业门类,带动各地、各行业数十万人参加了培训竞赛选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24年将参加在法国举办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同时举办一系列全国性、行业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加快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数字化应用场景、智能化服务体系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就业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也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王晓萍介绍,从2024年情况看,我国就业市场开局良好,企业开工复产、农民工返岗流动平稳有序,求职招聘活跃度上升。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康养护理、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服务业需求走高,小微企业招聘需求明显增加,技术技能岗位需求快速上升。就业市场的变化,充分印证了当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巩固增强,服务消费潜能的加速释放,也折射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从走势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具备坚实的支撑。做好就业工作具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因此对保持就业趋势持续稳定有信心、有底气。与此同时,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仍待破解,部分劳动者就业面临一些困难问题,稳就业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王晓萍表示,202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全力以赴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第一个方面是全力稳定就业岗位。延续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更好释放政策红利。第二个方面是全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的支持,大力培育数字经济、银发经济、绿色经济等就业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加大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场地安排等扶持力度,释放创业带动就业潜力。第三个方面是全力提升就业技能。提升就业技能是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之举,继续深入推进技能中国行动,聚焦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重点领域需求,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第四个方面是全力优化就业服务。就业服务是促进供需对接的重要措施,要推广“大数据+铁脚板”的服务模式,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高效、便捷、精准的就业服务。第五个方面是全力保障重点群体。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拓宽市场化渠道,稳定公共岗位规模,优化全周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人社部门将聚焦群众办事急需,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为群众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一是整合资源畅通服务渠道。二是提质扩容优化办事体验。三是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服务。王晓萍介绍,为更大程度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最大限度利企便民,人社部门全面实施数字人社建设行动,加快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数字化应用场景、智能化服务体系,推动更多的关联事项“智能联办”,惠企便民政策精准直达。比如,建设全国统一的就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政策找人”、“人岗匹配”的精准服务,夯实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基础。比如,加快社保数字化转型,开展“数据找人”信息比对,推动政策“免申即享”,将各类群体广泛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孟凡君)


编辑:孟凡君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