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对市场分割、地方保护主义行为时有发生的问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持续加大纠治力度。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场“部长通道”。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认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3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各地区、各部门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共有4218件,认真查处了一批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案件。
2024年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制度规则
2024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制度规则,深入开展市场分割、地方保护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重点将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推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起草了《条例(草案)》,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优化审查机制、完善审查标准、增强和提升制度权威。下一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快立法进程,推动《条例》尽快出台,有效发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事前规范作用。
二是推动企业跨区域迁移和经营便利化。目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在修订企业法人登记有关制度,明确企业异地迁移可以直接到迁入地办理变更登记,对登记提交材料的标准、程序和时限进行统一规范,加快推动企业异地迁移实现全程网上办理。同时,在积极探索将迁移申请、调档、登记等多个环节整合为迁移变更登记1个环节,真正实现“一次申请、一次办结”,切实提高监管服务水平。
三是坚决纠正利用隐性壁垒实施地方保护行为。针对现在有不少企业反映有的地方利用信用评价、地方标准构筑新的隐性壁垒的行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加大规范清理力度。一方面,推动《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修订实施,全面强化信用信息共享共用,着力推进企业信用评价公平统一。另一方面,深入开展地方标准专项梳理排查,进一步规范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应用,目的在于严格禁止利用地方标准实施妨碍商品要素自由流通的行为。
四是继续加大对行政性垄断的监管执法力度。针对不少地方限定交易、限制企业参加招投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及时回应经营主体关切。同时,将加大案件的公开曝光力度,强化行政建议和执法约谈,大力纠治不当市场干预行为,真正地为经营主体发展创造广阔空间尤其是公平竞争舞台。
我国质量和标准化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质量和标准化工作,近年来先后出台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这是抓好质量和标准化工作的两份纲领性文件。罗文表示,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2023年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5.21,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2902项,主要消费品和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6%,这些成绩的取得标志着我国质量和标准化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24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继续抓好“两个纲要”的落地落实工作。在质量支撑方面,重点抓好三件事情:一是遴选一批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充分发挥质量在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中的作用。重点在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遴选一批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组织召开质量强企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让更多的企业向领军企业学习,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进质量技术攻关,坚定不移地走好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二是启动一批质量强链标志性项目,充分发挥质量在支撑产业健全强链中的作用。围绕集成电路、量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启动一批质量强链标志性项目,综合运用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工具,着力推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三是培育一批质量强县、强区、强镇,充分发挥质量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探索建立县域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大力支持各地通过发挥本地优势,完善质量促进政策措施,培育一批质量强县、强区、强镇,着力打造区域质量发展新优势。
在标准引领方面,重点抓好三件事情:一是发挥标准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中的牵引作用。结合实际提高一批技术、能耗、排放标准,加强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标准研制,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进一步提高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品标准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二是发挥标准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保障作用。标准是全球经贸往来和产业合作的基础,据统计,全球80%以上的国际贸易都与标准有关。为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标准制定工作.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持续贡献更多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三是发挥标准在支撑产业稳链中的基础作用。聚焦工业机器人、北斗规模应用等重点产业链,实施一批标准稳链标志性项目,加快研制关键环节技术标准,进一步推动自主研发、自主技术向自主标准转化,不断健全完善我国标准体系,切实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孟凡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