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3月6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现场气氛热烈,讨论活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与其他委员,在现场一同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
“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戴厚良表示,我们要勇扛央企责任担当,着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依靠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7+3”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努力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微笑曲线”中占据有利位置,在第二曲线中优先布局、争取主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参加环境资源界委员小组会议并发言
立足我国实际加快建设能源超级盆地
今年全国两会,“能源”热词再度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并对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等提出明确要求。如何实现能源革命?传统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如何融合发展?
3月8日,中国工业报记者获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联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张来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教授李根生共同提出《关于加强能源超级盆地建设的建议》,表示要立足我国实际,加快建设能源超级盆地,探索“化石能源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模式。
能源超级盆地具备化石能源储量规模和生产能力大、新能源规模化生产与利用成本低、储气库储能库规模大和数量多、规模化碳捕集和地下储存能力强、基础设施和管网系统相对完备等特点。戴厚良表示,拥有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低成本的新能源、规模化的CCS/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能力的能源超级盆地,具备建设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供给体系、实现源网荷储高效匹配的优势,将成为引领能源革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主力军。但目前,我国能源超级盆地建设尚处于企业自行谋划阶段,组织协调难度大、政策不匹配等问题比较突出。
戴厚良分析,我国在能源超级盆地建设上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盆地内跨省区跨行业跨企业协调难度大。二是现行产业政策不利于能源超级盆地建设与多能协同开发利用。
对此,戴厚良表示,应加快将能源超级盆地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牵头成立能源超级盆地建设委员会,负责能源超级盆地建设顶层设计,会同有关省份、能源企业,统筹制定能源超级盆地建设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与路线图,有序推进能源超级盆地建设。
立足我国实际情况,戴厚良建议,在鄂尔多斯盆地率先打造能源超级盆地碳中和示范区。鄂尔多斯盆地内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二氧化碳源汇匹配优势显著,具备建设成为能源超级盆地的资源基础;盆地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和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主干道,是西气东输等能源主干线交会地,也是落实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主阵地,区位优势突出。
“率先在鄂尔多斯盆地打造能源超级盆地碳中和示范区,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推进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增进区域内民生福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较强的示范效应。”戴厚良说。
此外,戴厚良还建议,在国家能源超级盆地建设委员会的领导下设立鄂尔多斯国家级能源超级盆地碳中和示范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示范区内具体的组织协调工作。
推动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同级循环利用
塑料循环利用问题是全球瞩目的环境和资源焦点问题之一,也是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两会期间,戴厚良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燕琴共同提出了《关于出台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同级循环利用政策的建议》。
当前,世界多国出台以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同级循环利用为代表的资源循环利用相关法规,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国现行关于食品接触材料的相关法规,尚未对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饮料瓶级包装制品作出明确规定。“面对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制约和‘双碳’目标要求,我国塑料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难题。”戴厚良表示,“逐步放开国内市场的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将促进再生塑料循环利用技术提升,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再生塑料行业全面高质量健康发展。”
研究显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粒子的食品级多次循环回收,可有效降低其整体环境影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瓶级PET生产国和消费国,2020年总消费量达951万吨,75%以上用于水、饮料等食品包装。戴厚良表示:“虽然我国部分企业具备一定的食品级再生塑料包装制品生产能力,但由于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的缺失,我国在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产品同级循环利用方面,除个别有资质企业被授权开展过试点工作外,基本处于空白。”
目前,我国已有7家塑料龙头企业具备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生产能力和国际认证资质,但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同级循环利用法规政策尚未出台,致使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制品在国内未形成有效市场。戴厚良表示:“虽然国内尚未允许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同级循环利用,但国内市场已有进口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瓶装商品流入,同时市场也存在非正规塑料制品加工企业,用劣质再生塑料制食品包装,从而带来食品安全风险。”
针对国内现状,戴厚良建议,尽快研究出台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同级循环利用相关法规政策,允许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及制品在国内循环使用;加快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制品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相关技术标准及认证制度,为政府监管和企业生产活动提供技术保障;将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纳入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进行管理,纳入三新食品目录,适用的食品安全标准向社会公众公布;审批和授权1至2家具备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生产能力和国际认证资质的塑料龙头企业先行开展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总结凝练相关经验,完善瓶级再生塑料(rPET)到瓶制品的回收利用体系,并逐步上升为法规政策和标准,形成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机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