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全国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
“催人奋进,又深感责任重大。”全国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报告内容务实、数据详实,谋划未来目标明确,部署工作重点突出,尤其在今年的重点工作中多次提到‘创新’和‘绿色’,印象深刻。”
“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词。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对此,高纪凡表示,天合光能的发展战略与之高度契合,天合光能以创新引领作为第一发展战略和核心驱动力量,搭建全面领先的科创体系,锻造以“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质”与“高质”双向赋能,积极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
设立在天合光能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是中国首批获得科技部认定的光伏企业全国重点实验室之一,并以多个“第一”引领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开启了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先河,首提并发布IEC国际标准;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持续居中国光伏行业领先地位,并获得中国光伏行业首个工业大奖和首个国家技术发明奖。至今,天合光能在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方面先后25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
在3月5日上午举办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高纪凡回顾了自主创新之路,他无悔当年的选择,更成为光伏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过程的亲历者、奋斗者。
“我还清晰记得2010年第一个由天合光能的核心技术变成国际标准的所有细节。此前,所有光伏行业国际标准都是国外企业制定的,我决心要改变这个局面!”高纪凡说。
组织技术团队攻坚,经历几十次失败后,高纪凡及其团队终于牵头完成了中国光伏行业第一项国际标准的制定。目前,光伏组件质量保证期最高可达30年以上,大大降低了光伏发电成本。
“什么费用都可以砍,但研发投入绝对不能砍”,代表通道上,高纪凡表示,2012年光伏行业遭遇“寒冬”,全行业亏损,当时很多人建议他砍掉研发投入,但他依旧选了坚持,研发投入逐年加大,累计投入230亿元左右。正是由于长期投入,天合光能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球行业领先地位,晶体硅电池技术全球领先。
“现在我们正在加速抢占钙钛矿叠层电池等技术制高点,作为头部企业,我们努力做到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高纪凡表示。
资料显示,天合光能凝聚了全球70多个国家的创新者和创业者,业务遍布世界170多个国家,组件累计出货量突破190GW。2023年,天合光能营业收入首次突破一千亿元,达1135.1亿元。
“我将以一个科技创业者的坚韧执着,坚定不移开展自主创新,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拼搏奋斗,争当中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探路者!”高纪凡坚定地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