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马艳
3月7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开启。9位来自不同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走上“委员通道”,围绕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中医药发展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畅谈履职心声。
张海华:乘势而上,让东北成为全面振兴的热土
这个冬天“尔滨”火了,这种现象级的冰雪热带给我们哪些启示?新形势下如何用好机遇和优势,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谱写新篇章?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副市长张海华认为,我们注重把工作做细、做早,传递一个温情善意的城市形象。比如可爱的“淘学企鹅”其实已经7岁了,去年正式化身黑龙江冰雪天使,为哈尔滨城市旅游代言。在冬季、在街头,人气满满,活力绽放,东北老工业基地受到广泛关注,这是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爱市民同心协力发挥优势,推动东北振兴的一个缩影。
“今年是充满希望,开拓奋进的一年。”张海华认为,“尔滨”走红现象级冰雪热,为新的一年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开了个好头,我们深受启发和鼓舞。人山人海的冰雪大世界,人头攒动的中央大街,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浓浓暖意。
张海华介绍,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将在哈尔滨举办,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IP。我们要乘势而上,深入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东北在敢创敢干、真抓实干中成为全面振兴的热土。
“从这个冬天出发,我们相信东北鼓足干劲,乘势而上,一定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重振雄风,再创佳绩。”张海华说道。
黄宝荣:强经济必须强工业
在西部老工业基地甘肃这样一个传统产业占比较大的地方,应该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到底“新”在哪儿?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宝荣表示,说到西部,说到甘肃,大家会想起敦煌莫高窟、古丝绸之路,想起大漠戈壁,驼铃声声。其实,除了悠久的历史文化,1872年创造的兰州制造局开启了中国西部近代工业文明的先河,这里曾创造多个共和国第一,建成了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东方红人造卫星、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可以说甘肃工业发展史就是新中国工业发展光辉历程的缩影。
黄宝荣表示,“可能有人觉得新型工业化谈的是大国重器,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其实不然。”
黄宝荣分享了一个故事:浆水酸菜是西北地区的特色风味,很少有人可以想起它能发展成一个产业。甘肃有一个小伙叫王兵,大学毕业后曾在沿海发达地区工作,前几年返乡创业,瞄准浆水酸菜,与兰州大学等多个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历经14000多次试验,优化培养了复合益生菌,开发了浆水方便面、浆水米线等系列酸菜产品,很受大众喜爱,也能让身在他乡的游子品尝到家的味道。
黄宝荣提到,有机会见证这家民营企业通过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数字化经营,走“专精特新”的路子,把家庭作坊式的特色小吃做成健康消费产业,既延伸了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也串起了当地企业、种植户和务工人员的致富链,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带着他们共同富裕,逐步形成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这正是新型工业化的新意所在。
“作为老工业基地,强经济必须强工业。”黄宝荣指出,“甘肃聚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新材料基地。如今行走在河西走廊,随处可见连片的风电光伏电站,‘陆上三峡’跃然戈壁。我们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老树发新芽。”
“甘肃正搭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列车,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的作为。”黄宝荣说。
唐旭东:要擦亮中医药这一金字招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所所长唐旭东提到,在过去三年多新冠疫情的保卫战中,中西结合、中西药并用,医卫界交出满意答卷。中药的独特作用和价值在抗疫的考验中得以彰显,让历史悠久的中药学焕发出新的光彩。
唐旭东介绍,中药学在老百姓看来既神秘又神奇,神秘的是中药的理论让现代人理解起来还有一些难度,神奇的是中药的疗效让患者啧啧称奇。小到感冒,大到慢性病、疑难病,中医药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世界上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作为中医人,我们要擦亮中医药这一金字招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应用好。”唐旭东希望,在未来,各个部门要联合加强中药饮片、中药材在种植、炮制、生产、流通等环节的系统质量管理,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药,吃上好中药。要加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惠及基层特别是乡村百姓的疾病防治和康复,着重推进疑难疾病、重大疾病的中西结合研究,让更多的中药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造福全世界。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