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在制造强国战略下,技能型人才作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国机集团下属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王军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快壮大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的建议。
王军
王军表示,当前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存在重要性理解不充分、人才培养不足、有效激励机制缺乏、职业发展路径模糊、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对标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技能型人才总量短缺和结构性矛盾共存,技能型人才供给与制造强国战略需求不相适应,高层次、创新型产业人才匮乏,技能型人才总体素质偏低,都严重制约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阻碍了企业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留用,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型人才队伍,为制造强国战略提供坚强的人才资源基础。”王军表示。
王军表示,加强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劳动者专业技能水平,既能满足区域协调发展的人才需求,也能有效解决部分地区就业结构性矛盾,对进一步刺激科技界、产业界,催生新业态,开发新市场,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对此,王军建议,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完善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制定培养计划、设置课程、安排实践等,尤其是加强实践的配套投入力度和实习时长,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充分掌握技能和知识。同时,应该注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实用的技能和知识,从容自信进入就业状态。
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和晋升机制,为技能型人才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让技能型人才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同时,应该注重职业发展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并对技能型人才施行表彰和奖励,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声誉,拓宽技能型人才的激励面和实施力度,使技能型人才实现引得进,留得住。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交流平台,营造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让技能型人才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动态,并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支持。同时,应该注重工作环境的改善和优化,解决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而提高其工作效率和质量。
持续加大资金统筹力度,通过设立培训基金、打造技能型人才培养优质平台等方式,积极探索“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并对相应机构实行税收减免或补贴政策。同时健全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和技能型人才激励制度,助力技能型人才队伍提质增量,积极构筑技能型人才培育集聚新高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