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实体经济实现资源优化与资本配置的重要保障。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全联并购公会常务会长、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副会长、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树奎提交了一份《关于发挥重组与重整协同价值、推动资本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提案》。
范树奎
范树奎表示,重组与重整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有效配置资源的重要价值工具,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发展韧性和活力,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支持上市公司切实用好重组与重整工具,实现自身健康发展,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2023年,资本市场融资额下降逾三成,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和资金支持受困,应强化资本市场为企业造血与输血功能。”范树奎表示,近几年上市公司重组数量、金额、融资额逐年递减至较低水平,并购重组活跃度下降和资本市场低迷难以支撑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对融资的内在需求。“两康事件”重整与退市不同的处理结果,对资本市场影响也不尽相同,康美药业通过重整实现保护和挽救生产力,康得新退市对市场投资信心造成影响并对投资者造成损失。重整已成为上市公司通过市场化机制实现再生、减少市场阵痛、防止风险外溢的重要途径,但上市公司重整,申请的多、成功的少。
为此,范树奎建议,鼓励重组实践创新试点,完善监管政策指引体系,推动上市公司发展工具政策多样与灵活,树立案例标杆示范。
“近期证监会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上市公司用好政策工具实现高质量发展。监管政策的推陈出新需要配套完善的规范指引和操作方案,建议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实施重组实践创新试点,提升重组估值包容性,允许通过试点实践的方式,增加创新案例对市场引导,树立挖掘重组协同价值标杆,规范并鼓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实现增量发展。”范树奎说。
范树奎建议,优化重组定价机制,鼓励发挥评估专业价值尺度功能,完善各方交易对价标准,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增添市场化博弈空间。
“上市公司重组股票定价与交易标的价格之间缺乏一致的对价基础,上市公司和交易各方没有博弈空间,缺少市场化定价交易案例。建议优化发股定价机制,鼓励发挥资产评估机构等专业机构价值尺度功能,构建基于市场内在价值的上市公司估值体系和发行定价标准,并在满足全面注册制信息披露要求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发现价值的博弈机制,允许重组各方结合交易特点协商定价,通过充分披露定价逻辑与定价依据,将选择权交由市场和投资者决定。”范树奎表示。
范树奎建议,增加上市公司重整定价市场化空间,严管大股东违法犯规行为,推动上市公司法治化常态化重整。支持出现流动性风险的上市公司进行重整,优化上市公司重整市场化机制,增加重整各方市场化博弈空间,强化定价依据、逻辑以及第三方专业意见等信息披露监管。对大股东违法违规事项,应当重点审核与督办,加强信息披露责任,侧重重整过程监管和重整后续督导。在重整合法与公正前提下,提升上市公司重整审核效率,助力上市公司通过市场化途径常态化释放风险。
此外,范树奎建议,优化监管机制,厘清专业服务机构责任边界,构建高质量专业服务与监管体系。
“压实专业机构责任,引导市场各方归位尽责是全面注册制改革的着力点,当前专业服务机构法律责任边界模糊,‘一刀切’连带赔偿机制挫伤专业服务的积极性。”范树奎建议,根据专业法规、执业准则明确专业机构职责范围和边界,优化专业服务机构监管问责机制,分类治理。建立与专业服务职责、功能和收益相平衡的连带赔偿机制,合理界定专业机构法律责任。严把“入口关”,鼓励专业机构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制定服务上市公司的合理的专业服务责任机制,营造对专业机构处罚得当的法治环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