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作为关系人类健康福祉的重要产业,奶业正在迈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变局、新挑战。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如何推进乳制品行业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与标法体系协同发展,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乳制品行业面临的重要命题。
2024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全球研发创新中心研发总监史玉东围绕“推动发展乳制品深加工产业”“协同科技创新与标法体系”“建立乳原料收储机制”等主题提出建议,为加快培育乳业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为推动乳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助力国民营养健康贡献力量。
史玉东
推动发展乳制品深加工产业
史玉东指出,当前我国推动乳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新技术、新工艺在乳制品加工中的应用不足,创新产品发展不足,高附加值乳源产品加工不足,现有标法体系与行业创新发展需求不协同等。
对此,史玉东建议,政府应加快出台相关鼓励政策,畅通乳制品行业创新发展路径,引导行业加强新产品研发,全面推进乳业技术革新。一方面,要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创新,探索符合中国乳业国情的乳成份开发研究体系,例如引导行业重点发展乳清脱盐制备技术和乳糖提纯制备技术,重点研究乳铁蛋白等乳源功能成分产业化技术与实现路径;另一方面,要鼓励重点龙头企业聚焦深加工领域,加强新产品研发,创新打造食药物质的乳制品、适合国人口味奶酪等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此外,史玉东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相应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在坚持“四个最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引领新工艺、新技术发展的标准和相应的评价标准,完善支持乳源深加工的标准体系,制定食药物质原料使用的使用指南等,全面支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和新产品的研发。我国提出,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乳业作为典型的“粮头食尾”全链条行业,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我国乳制品消费结构不均衡、消费季节性突出、奶业生产成本高、牧场运营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导致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周期性供需失衡明显,为奶产业链稳定发展带来持续挑战,”史玉东说,“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调节难以保障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政府推动出台一些稳定市场供需平衡和市场秩序的措施。
史玉东表示,可以借鉴奶业发达国家的“储存补贴”“利润保险”“收储捐赠”等方式调节供需,建立乳原料收储机制,通过“企业+政府”共同收储,企业侧利用现有设备和厂房喷粉、收储、销售,政府侧则依托龙头乳企进行商业收储,并在喷粉费用、存储费用、资金利息等方面给予收储企业一定补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