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制造业的水平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随着劳动力资源的减少,国际竞争加剧,我国的制造业企业面临较大的转型升级挑战,未来,制造业企业如何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业企业出海面临哪些困难?如何克服?中国工业报记者从德力西集团获悉,今年第17次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带来了7份建议,主要围绕民营经济发展、产业链出海、网络内容生态治理等多个方面,其中两份关注制造业发展,即支持制造型企业技术转型升级的建议和关于支持制造业企业产业链出海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2022年在代表驻地
支持制造型企业技术转型升级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制造型企业。但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规模小、利润薄、研发能力弱、管理不科学规范等问题较多。”胡成中表示。
胡成中表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早期的创业者缺少专业知识和技术背景,从事的行业技术门槛低,很容易出现同质化竞争,造成盈利微薄,举步维艰;二是一些企业虽有盈利,然而在研发创新和设备升级方面投入不足,缺乏二次创业的动力以及长远的战略布局;三是部分地区产业聚集程度低,难以进行的统一的城市规划和行业布局,公共基础建设滞后,客观上导致中小企业很难留住需要的人才;四是一线工人以普工居多,缺乏技工、技师等中高端技能型人才;五是融资方面,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多为民营企业,融资相对困难。
胡成中表示,上述问题,其核心是人、资金、机制的问题,其中人的问题又是重中之重,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在多方面予以引导扶持。
胡成中建议,加大技术帮扶力度,充分利用好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资源,加大产、学、研的融合力度,鼓励高校相关专业与企业“结对”;发挥各地、各行业商会和乡贤联谊会等组织机构平台在引进人才与技术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适时、适度公开一些国有技术成果,为企业提供技术转型升级的助力;加强中小城市、小城镇的软硬环境建设,方百计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加强技工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企业技改扶持资金补贴的管理和机制调整,把有限的资金真正划拨给认真实践技术创新的企业。”胡成中还建议。
支持制造业产业链出海
“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企业都面临着如何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如何缓解成本上行的压力,如何面对地缘政治的风险等问题,出海成为头部企业的重要选择之一。”胡成中表示。
胡成中表示,在早期的家电出海过程中,中国制造业背靠党和国家的坚强后盾,成功打造了世界级的家电行业“中国名片”。而今,新一轮企业出海面临的是新环境、新基石和新机遇。
制造业产业链出海已成为重要选择,但出海过程中企业仍存在某些方面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全球现在有超过130个国家有了自己的数据保护和隐私相关的法律法规;产业链的出海需要充足的出海人才保障;用于产业链出海的建设项目,其专项资金在汇兑、融资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不便。
针对上述问题,胡成中建议,希望国家有关部门、驻外机构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协调,加大当地营商环境、产业政策等权威信息的梳理引介,加强对相关出海企业的合规性指导,提供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避免企业因盲目性、合规性所导致的相关损失。
工程师红利是我国企业的巨大优势。胡成中建议,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在人才落户海外中企的过程中提供更多便利,例如签证的办理、有效时长等。同时对人才出海前提供专业的培训,让出海人才对当地风俗民情形成充足的认识,更好的尊重当地文化,融入当地文化。
此外,胡成中建议,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在严谨审核企业出海资金属性和资金用途的前提下,为产业链出海所必需的专项资金提供一定的时间与额度上的便利性。在做到充足监管的前提下,保护企业出海资金,让这些资金用到实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