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有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事实证明,我国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引导力量,而动力电池行业是其中关键一环。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动力电池需求猛增,打造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闭环,推动动力电池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广受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告诉记者,今年全国两会,他带来了一份关于大力推动动力电池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张天任介绍,目前,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发展与创新。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动力电池装机量持续增长,探索动力电池回收新技术、加速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布局的需求渐显迫切。
“虽然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在国家、政府的重点支持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不足依旧存在。”张天任表示,我国电池原料金属资源禀赋不佳,对外依存度较高;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大,电池流向管理难度大;动力电池回收价格混乱,影响市场秩序;“小作坊”缺乏回收资质,易造成安全隐患与环境污染;动力电池是碳排放大户,但目前各企业的碳排放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
为大力推动动力电池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张天任建议:
真正构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生态体系,强化溯源体系数字化建设。动力电池需建立电池生产商、整车企业、回收企业的综合利用生态体系,形成联动;探索适合的商业模式,整合行业资源,构建覆盖面广、可持续的回收和综合利用网络;完善信息溯源平台,构建从电池生产、使用、综合利用、报废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溯源系统,实现电池管理系统(BMS)的运行数据与电芯数据全部后台传输,信息系统可以对电池单体数据的实时溯源进行查询,并实现大数据平台对电池残值评估支撑,同时实现电池最终的正规流向。
建立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体系,加快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动力电池的材料具有巨大的减排潜力,动力电池的回收是减少与电池生产相关环境影响的有效方法,会降低较大比例的材料生产能源要求,降低和缓解对矿产资源过度开采和进口的依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样能大幅削减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总量。张天任建议,搭建动力电池碳排放数据管理体系,包括核算标准、产业链数据、核查保障等板块,为国家和企业提供相关核算功能,有效引导产业链共同减排。
加强规范性企业的资质审核,加大对白名单企业的政策扶持。建立健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规范,加强白名单企业入门资质审核,加大对白名单企业的日常管理行为规范,一方面从根本上引导动力电池的合规处置,避免安全与环保隐患;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避免市场的恶性竞争行为,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同时建议国家对现有规模较大、对社会贡献度高的白名单企业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鼓励其做大做强做规范。
完善再生原料标准体系,扩大优质再生原料进口规范和规模,保障资源供应。考虑到我国本土的锂资源禀赋不佳,对外依存度高,应鼓励企业去海外寻找、投资、开发电池破碎料业务,帮助企业解决进口的合规标准等问题,并加大后续电池破碎料的流向、处置工作的监管,保障资源的有效供应,提升资源自给率。
规范引导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信息的公开化,防止资本无序重复扩张。张天任建议,国家根据各地的经济、环保、能耗等承载力,分地区对待锂电池循环企业的审批建设;同时对现有的锂电回收企业立项产能以及实际产能的真实性进行调研,根据终端运用发展态势及废旧锂电池退役量科学规划立项审批量,防止资本无序重复扩张导致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