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企业如何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强对明年的信心和底气?该怎么干?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对话》栏目特别策划《对话》·开年说,跟随主持人陈伟鸿走出演播室,走进十大产业最鲜活的一线,零距离走近十位知名企业家,在问答中真实记录企业家的所思所想,力求以当下中国经济中最受关注的十大产业的代表性企业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实践给出这些答案。
节目联合了每日经济新闻、贝壳财经、《财经》杂志、《中国工业报》、大公网、《企业观察报》、新浪财经、虎嗅八大媒体特别呈献。
2月17日晚,《对话》·开年说首期开播,主持人跟随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潘刚,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振国,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走进一线,探讨2024年的开年布局。
创新
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潘刚介绍,由伊利牵头,联合了国内外顶尖的100多家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共同建成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刚刚投入使用。潘刚说,在伊利一直有一句话叫“不创新无未来”。潘刚拿起一支装有红褐色液体的试管介绍,这是乳铁蛋白,它是一种免疫球蛋白,在我们行业内俗称“奶黄金”,对提升人体免疫力和身体机能具有显著作用,每10吨牛奶才能提取1公斤乳铁蛋白。过去全部是依赖进口,有时候国际上炒的价格很高,价格甚至高达每公斤2万多人民币。一直是我们“卡脖子“的问题。而现在伊利团队已经攻破了这项技术,并且已经推出了一个乳铁蛋白的经典的有机奶,在常温奶里乳铁蛋白的保留率能达到90%以上。
伊利的创新不仅仅体现在技术研发上,更是把创新融入到全链条的建设。通过全链条的创新,带动产业链上合作伙伴的创新,更好地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来支撑我们到2030年,我们的目标是要成为全球乳业第一。潘刚继续介绍,通过这几年的创新,现在我们已经培育出世界领先,全中国排到第一的高产的奶牛,我们在呼和浩特还建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育种基地。一年就可以产500头种公牛,还可以产5万棵高产的胚胎。通过这些创新首先解决了源头有好草,有好牛才能产出好奶。
目前,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可日处理6500吨的液态奶的基地,日处理能力全世界排第一,它的自动化程度、智慧程度、数字化程度也是全世界第一的,但是整个生产过程看不到一滴牛奶,所有的全链条是无人化,全部选用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数字化水平。所以在这些方面,我们通过数字化的创新,推动数字化的变革,让企业的全链条生产成本得到降低,生产效率得到了全面提升。
突破
面对当前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现状,李振国认为,最近两年碳中和逐步成为新一轮的国际政治共识,在这种背景下,市场有一个超预期的发展。那么这种超速的发展带来了现阶性的产能过剩。但,2024年它不会更坏了。李振国解释说,我觉得从技术的发展上来讲,它在变好,但是从光伏行业的生存状态上来说,可能大家都会面临一个阶段性的困难,如果站在发展周期的一个阶段,它应该是见底的一个逻辑。一些负债率比较高、技术又没有特色的企业,很有可能过不了这个阶段。
李振国认为,BC技术未来将是一个有绝对竞争力的技术。并展示了应用BC技术做成电池片以及建筑光伏结合产品。李振国表示,通过BC技术的应用,将可以发电的外墙材料同时结合美观结实,成为一种建材,2024年隆基要把这项技术应用更大面积地推向市场。
面对行业对BC技术的质疑,李振国认为,大家并不是从原理上不认可BC技术,而是这种技术确实有难度,要把电极都放到背面,中间涉及大量的工程化和技术应用方面的问题,而且成本十分高。其实,我们只要能够实现这个技术,就要努力想办法把这个技术低成本工程化,并且在过去的这几年,隆基在这方面进展较好。李振国表示,我们做科学的价值,作为一个行业技术的引领者,你有什么跟别人不一样的,别人做不到的事你能做到,或者别人很难做到的事情,你最后通过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把它实现了,我觉得这其实就是技术创新突破,包括技术团队价值的实现,进而可能也是你公司价值的体现。
降本
在牧原股份科技展馆,秦英林向记者展示了合成生物产品——异亮氨酸。“这是我今年想干的核心事,这个太重要了。”秦英林说。
秦英林介绍,从我们养猪上游是饲料,饲料是成本的大头,而且饲料中用的豆粕量大。我们现在大豆主要是依靠国外进口,每年进口有上亿吨的大豆,我们养猪就要消耗近四成。中国养猪相对落后,我们消耗的豆粕量超过17%,远比欧洲美国高,是他们的2倍到3倍,甚至更高。造成大豆浪费,这种浪费没有任何价值,是我们技术、装备等各方面没跟上造成的。我们不断的用合成氨基酸来替代豆粕,豆粕消耗量降到百分之五点多,甚至更低。但是降到5%的时候降不下去了,缺一个异亮氨酸,而异亮氨酸在饲料生产用量比较小,生产厂家不愿意生产。在西湖大学研发有所突破后,我们快速把这个技术落地到产业中来,现在3万吨的异亮氨酸,将来会能带动上百万吨的其他氨基酸的应用,最少能减少2000万吨大豆的消耗。
秦英林表示,现在我们处在猪周期的艰难期,任何一个阶段它都有个高低谷,在低谷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稳扎稳打稳下来,也要看到我们这个行业还有很多的机会,比如说我们现在要对标国外的时候,特别是荷兰,丹麦这些国家的养猪,我们差距还很大。我们能够把我们的技术提上去,效率提上去,成本降下来,把成本降下来了以后,我们就不用怕猪周期了。(乔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