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绿色丝绸之路、中医药国际合作、中国东盟发展、中非发展、中拉发展等6本蓝皮书12月15日正式发布,重点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是五个关键字。一是“共”字。二是“通”字。三是“新”字。四是“感”字。五是“远”字。12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绿色丝绸之路、中医药国际合作、中国东盟发展、中非发展、中拉发展等6本蓝皮书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司长徐建平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持目标导向、行动导向,迎难而上、善作善成,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一是不断深化战略对接。二是不断推进互联互通。三是不断强化务实合作。四是不断拓展合作新空间。
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一道扎实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和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徐建平介绍,卫生健康是全球面对的共同课题,健康丝绸之路为维护人类生命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共同应对公共卫生挑战。中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卫生合作协议,发起和参与中国—非洲国家、中国—阿拉伯国家卫生合作等9个国际和区域卫生合作机制,与共建国家持续加强传染性疾病联防联控合作。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向120多个共建国家提供抗疫援助,向共建国家提供20多亿剂疫苗,与20余个共建国家开展疫苗生产合作,提高了疫苗在共建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二是持续提升卫生健康发展能力。中国帮助共建国家培养数万名卫生管理、公共卫生、医学科研专业人才,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中国医疗队,赴30多个国家开展“光明行”“爱心行”“微笑行”等活动。三是扎实开展传统医药合作。中国已与14个共建国家签署传统医药合作文件,建设了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推动百余种中成药在共建国家以药品身份注册上市,越来越多的共建国家在本国法律法规体系内对中医药发展予以支持。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共建国家一道,积极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合作,深化传染病联防联控,筑牢全球卫生安全基石;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共促全球卫生治理更加公平、公正、合理;深化中医药领域交流合作,为服务人类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徐建平表示。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也是世界传统医药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展现出丰富的多元价值。国家中医药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魏春宇表示,两年来,《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顺利实施,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中医药政策沟通持续深化。中国已与14个共建国家签订了传统医药合作文件,8个共建国家在本国法律法规体系内对中医药发展予以支持。二是中医药资源互通有序推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建设了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和国际合作基地,为共建国家民众带去了中国独特的健康理念和保健方法,为服务共建国家民众健康福祉作出积极贡献。三是中医药贸易畅通卓有成效。202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两年来,新增建设了14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成为中医药造福各国人民的国际综合服务平台。中医医师执业资格、中药产品准入等内容陆续纳入中外双边自贸协定,有效降低了相关贸易壁垒。四是中医药科技联通卓有成效。“十四五”期间,已推动国际标准化组织新颁布了38项中医药国际标准,一批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疾病诊断、治疗方法、疗效评价、质量控制等国际标准和规范,在共建国家推广应用。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设的国际传统医学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正式被世界卫生组织接受为一级注册机构,这是全球首个以传统医学为主题的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传统医学临床证据质量。五是中医药民心相通日益加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柬埔寨派出首支整建制中医援外医疗队,持续为当地民众解决看病难问题。以科普宣传和义诊为主要形式的“一带一路”中医药针灸风采行等系列活动在共建国家开展中医药服务,获得当地民众一致认可,有效促进了民心相通。(孟凡君)
编辑:李芊诺
责编:汪黄任
审核:陈雪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