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是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防范遏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工贸行业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在造纸、酱腌菜、皮革、羽绒加工、印染等很多行业领域都发生过,往往都是因为对有限空间内存在的安全风险不清楚,没有佩戴呼吸防护用品、没有配备安全带等应急救援装备,在没有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施救,出现多人伤亡的悲剧。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所说的有限空间与正常作业的场所不同,它既可以是全部封闭的,也可以是部分封闭的,既有地上的,也有地下的,这些场所一般都不是长时间工作的场所,人员只是在必要时才进入有限空间内,进行检修维修、清理清淤等临时性的作业。由于有限空间在设计上没有按照固定工作场所考虑采光、照明、通风等要求,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这些危险有害因素会导致人员中毒或者窒息,也可能导致有限空间内发生爆炸。比较典型的有毒有害气体有硫化氢、一氧化碳,还有容易导致缺氧窒息的二氧化碳、氮气、氩气等气体,还有一些容易挥发的易燃易爆物质与空气混合容易导致燃爆事故。
在日常生产中,像污水井、化粪池、沼气池,在工贸企业中像发酵池、腌渍池、纸浆池、污水处理池等等这些都是典型的有限空间,从工贸企业已经发生的事故来看,占比最大的就是中毒和窒息事故。应急管理部通过对10年来事故情况作了统计和分析,从事故类型看,中毒和窒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事故总量的96.8%和96.9%。从危险因素看,主要是硫化氢、一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从发生部位看,污水处理系统和窑炉、槽罐等设备设施相关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事故总量的71.5%和73.7%;从伤亡扩大原因看,没有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盲目施救相关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事故总量的87.4%和86.8%。
经过分析可以看出,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在事故类型、危险因素、发生部位、伤亡扩大原因等方面都比较集中,这也是坚持事故导向,要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同时,通过事故分析和监督检查,反映出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方面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发生事故的行业相对集中。工贸行业中的蔬菜腌制,皮革、毛皮、羽毛(绒)加工,造纸、印染、食品加工等行业领域企业,存在腌制池、纸浆池、污水处理池等典型的有限空间,其中的有机物在厌氧状态下容易分解出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引发急性中毒和缺氧窒息事故。二是一些企业安全防范意识十分薄弱。一些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不清楚本单位有限空间存在什么危险因素,对于如何防范中毒和窒息事故风险“不懂不会”,有的没有落实作业审批制度、不按操作规程开展作业,很容易由于“无知无畏”造成人员伤亡。三是部分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不足。有的配备了防护装备但作业人员不会穿戴,有的配备了气体检测仪但不知道怎么正确使用,有的应急演练走形式,出现紧急情况不清楚救援的程序、不知道如何处置突发情况。
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是实现安全生产关口前移、防范遏制事故的有效“技防”手段,应急管理部专门制定了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努力提升从源头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目前,应急管理部正按照试点探索、全面推广、巩固提升三个阶段加快推进风险监测预警工作。一是开展试点,探索监测预警路径。2023年,在河北、湖北、广东、内蒙古、山东、云南开展了钢铁企业和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试点。二是全面推广,推动重点企业应接尽接。目前,在监测预警平台已经接入了粉尘涉爆企业533家、钢铁企业56家、铝加工企业52家。计划到2025年底,推动这三类工贸企业监测联网“应接尽接”。三是巩固提升,不断提升安全监管智能化水平。在接入企业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将不断完善风险评估模型,建立完善报警预警的处置机制,最终实现风险实时监测、动态预警、智能研判和及时的处置。(孟凡君)
编辑:李芊诺
责编:汪黄任
审核:陈雪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