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信通院巩天啸:更好利用数字化提升县域经济治理能力

发表时间:2023-12-11 17:30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主办的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2023)在深圳市龙岗区举办。会议期间,中国信通院两化所副所长巩天啸接受了媒体采访。巩天啸就如何更好利用数字化提升经济治理能力和在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县域扮演怎样的关键角色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已经连续举办六届,那这次的亮点主要在哪里呢?
  巩天啸: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已经连续举办六届,论坛在发布成果和举办形式方面都在不断地丰富,正在成为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载体和阵地。此次论坛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县’行‘县’施”为主题,主要有三大亮点:一是论坛上发布了《2023中国县域工业发展全景》、2023年《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等系列研究成果,针对县(市)和市辖区两类主体,结合其自身特点,分别进行了工业竞争力评价分析。另外专题篇聚焦县域产业园区的发展,剖析了县域产业园区发展现状;二是连续第三年发布中国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以昆山市、邹城市、龙岗区等11个典型县市(区)为案例,充分挖掘了县域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的新思维、新模式;三是本届论坛还发布了县域数字化特色实践成果,结合多个县域本地特色开展了一系列县域数字化实践。
  记者:目前国家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和经济治理能力的建设,在此大背景下,您能谈一下县域应该如何更好利用数字化提升经济治理能力呢?
  巩天啸:县域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发展的最前线,我们认为提升县域数字化经济治理能力重点要从三个方面推进。
  一是汇聚经济数据,形成“数字账簿”。建立县域特色的经济数据监测体系和汇聚机制,探索基于大数据手段的企业高频监测分析,全面摸清县域工业家底。二是强化分析研判,构建“决策大脑”。围绕经济运行、产业治理、产业链供应链等重点场景,运用数字化技术,构建县域特色业务分析逻辑和模型,真正服务治理决策。三是提升企业服务,激发经济动能。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企业精准服务能力,打造产业链精准招商、供需对接、政策精准推送等数字化服务,提升营商环境,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生态
  下一步,中国信通院将会持续探索县域特色数字化实践,为县域经济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贡献一份力量。
  记者:在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县域扮演怎样的关键角色?
  巩天啸:从战略全局看,县域是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基底。从面积和人口占比角度看,县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战场。全部1866个县(市)约占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数量的65%、常住人口的53.8%。从经济规模和工业经济地位看,县域经济是支撑全国经济大盘的基石力量。其中,工业经济发挥核心带动力量,县(市)二产增加值的全国占比保持在40%。
  从实施落地看,在产业发展层次上,县域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接轨。传统支柱产业经改造升级焕发新活力,一批县(市)传统支柱产业蓄积了强劲的新动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铺天盖地,两批次200家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县(市)拥有81家,占比超四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阵容更加深厚。中东部强县(市)着力培育“产业+创新”双优势;多的中西部县(市)承载了发达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溢出。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成果开始崭露头角,如昆山小核酸产业、常熟氢能产业等。在科技创新发展上,县域竞相蓄积创新动能。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持续突破。2023年工业百强县(市)全社会R&D经费支出合计达约2800亿元,占全国比重超10%。创新主体阵容更加深厚。2023年工业百强县(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合计超2.7万家,占全国的比重约8.2%。

 

 

编辑:李芊诺

责编:汪黄任

审核:陈雪辉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