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渗透新能源行业 钉钉发布“3+3”新一代数字化解决方案

发表时间:2023-12-11 10:56
分享到:

  从筹划启动到今天的6亿用户,钉钉用了9年的时间,打造成为我国企业级应用的标杆产品。如今,钉钉不再是人们眼中的那个只是“打卡”“社交”的简单产品,而是早已深入到各个行业应用场景的带动数十万企业用户提升效率、优化业务流程的得力“助手”。

  根据财报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23年9月30日,钉钉的付费企业客户数达到10万家,同比增长约40%。其中,小微企业占比58%,中型企业占比30%,大型企业占比12%;钉钉付费DAU(日活跃用户数)超过2300万户。

  而在新能源行业,钉钉早已渗透进来。

  新能源行业本质依旧是制造业,其数字化转型,除了使用技术手段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及时响应客户需求等方面,还需要实现公司文化、组织架构和合作伙伴等方面的变革。面对迅疾的市场变化,在大环境中一支独秀的新能源行业,亟需突破传统IT架构的限制,满足个性化的商业系统定制需求、提高产品智能化、应对产业链复杂性,将数字技术融入企业基因。

  发布“3+3”新一代数字化解决方案

  12月6日,在数字动能——2023新能源行业钉峰会上,钉钉正式发布新能源行业“3+3”新一代数字化解决方案,并宣布与天合光能、特来电、高景太阳能、华宝新能源等新能源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动数字化升级,提升全行业、全球化竞争力。


  据悉,针对新能源行业数字化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该解决方案,从员工、管理、生产业务以及组织保障等多重视角出发,为这一行业提供全球安全协同的操作方法和流程管理。

  “三个统一”即通过统一的APP、统一的账号和统一的门户,为企业打造一体化的协同和业务平台。统一的APP意味着“一个钉钉就够了”,无需安装繁多应用;统一账号指员工可以以一个账号授权多个组织任职、登录多个应用;统一门户指多种应用和功能都集成于钉钉,数据、流程相互打通。

  “三大能力”包括全球协同能力、全域安全能力和业务智能化能力。全球协同能力为企业提供全球统一信息安全架构、数据跨境合规、数据和服务本地化等服务;全域安全能力提供数据防泄漏、风险行为预警等方案;业务智能化能力则包括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管理驾驶舱等多种智能化方案。

  “3+3”新一代解决方案还为数字化项目成功落地运营提供了三大组织保障建议。通过建立数字化转型组织、全员参与的创新机制和持续运营的机制,保障数字化从理念、顶层设计到落地执行一以贯之。

  峰会现场,钉钉与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高景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华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战略签约仪式。未来,天合光能将基于专属钉搭建全球一体化IM沟通协作平台;高景太阳能将基于钉钉打造沟通协作、统一办公、安全合规、应用集成、项目任务等五大平台。华宝新能源通过钉钉IDaaS打造企业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基于专属钉钉实现全球协同办公,并运用低代码搭建培训、设计任务分配等业务系统;特来电将钉钉作为核心沟通工具,结合特来电云平台,建设智能办公、安全运营、业务集成、高效协作四大平台。

  在钉钉总裁叶军看来,数字化不是买来的,真正的数字化源于企业对自身业务的理解。今天的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着技术革新、市场变化等种种不确定性。数字化的价值,在于帮助企业的管理、生产、经营变得更具韧性,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打造新能源行业标杆案例

  今天,钉钉在助力企业全面智能化道路上,已打造17条产品线、55个场景全面接入大模型,完成智能化再造;钉钉同时面向生态伙伴和客户开放智能化底座AI PaaS,下接大模型,上连用户需求。

  在渗透新能源行业的进程中,钉钉已为行业打造多个标杆案例。

  例如,钉钉为晶科能源开发的专属办公管理App“晶彩”,集成100多个功能,目前公司内部覆盖率已经达到90%以上,形成了员工使用更加频繁,开发功能不断完善的良性循环。晶科能源业务遍布180多个国家,员工数量约5万余名目前有超过95%的员工都接入了晶彩,日活超过85%。

  某光伏行业制造龙头,覆盖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实现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光伏主产业链的垂直一体生产制造。在该企业的一家智慧工厂中,生产线可实现无人搬运、自动分类、自动包装,机械自动化生产率达90%。

  尽管该制造企业的智慧工厂已实现高度数字化和智能化,但目前来看,多个业务场景中依旧存在“人迁就系统”的情况。此外,该企业寻求借助各种AI工具实现全生产流程的预控预判,以升级到下一个精益智能化阶段。因此,它对于AI大模型渗透进各个业务场景提出了更多需求,而AI大模型无法直接进入应用场景。

  为了解决传统BI在数据分析层面的限制,该企业在自己进行AI大模型的探索之后,最终选择通过钉钉数字员工实现智能调取、分析数据表单的功能。目前,该企业的核心工厂和车间都已用上数字员工进行数据分析,BI数据调用率大幅提升。

  数字员工仅仅是钉钉AI PaaS的一个应用侧面。AI PaaS是让AI大模型真正变成生产力工具的一条通路。在解决了大模型的安全问题、性能问题后,钉钉AI PaaS下接大模型能力,上联企业业务需求,可以真正让AI大模型进入新能源企业的应用场景中,降低开发运维的门槛。

  数据分析成为该企业拥抱AI大模型的第一个落地场景,是因为这一业务场景较为单一,自然语言的可能性可被穷举。此外,该企业还对AI能力提出了更多需求场景,譬如在工厂巡检环节中,通过AI能力自动生成工单,甚至基于AI实现生产全流程的预判等。

  基于钉钉的大模型能力与第三方开发者的工程化能力,该企业日后无需进行自然语言与机器语言的“翻译”,便可在更多场景中实现AI应用的批量开发和轻量接入,且不需进行后期调优。

  11月28日,赛力斯汽车、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钉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数字化升级与产业链协同。

  面对不确定性 重组新一代数字化系统

  今天,我们一直在讲企业数字化转型,也看到众多的企业数字转型的成功实践案例。那么这一切的底层逻辑是怎样的,或者说是什么原因在驱动着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信息化百人会执委安筱鹏看来,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加拉帕戈斯”效应正在形成,具体表现是“产品高频创新+生态加速演进+组织敏捷进化=竞争力重构升级”,这意味着该行业对数字化提出诸多新需求。

  安筱鹏解释到,数字化转型的逻辑的起点,就是如何面对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即如何面对产品的复杂性,面对软件定义的智能体,面对供应链的复杂性,企业如何实时在线优化,当产品卖出去之后和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运营,面临整个生产的复杂性,当需求变的越来越不确定性的时候,数字化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面对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

  安筱鹏表示,需求端从过去的确定性变为不确定性,诉求从提升经营效率到如何支撑高频创新。从企业内部管理到客户运营,一个封闭的技术体系到低频的系统如何引进开放高频动态,甲乙双方的关系由提供一套解决方案演进到智能化运营。

  “钉钉PaaS平台的创新性就在于,能够支持企业加速传统软件和业务系统的解构和重组,构建面向角色、面向场景的组件化、平台化的系统,基于低代码开发工具、海量SaaS软件、开放的API接口,重组成新一代数字化系统,适应多场景化、多角色化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安筱鹏说道。


  在安筱鹏看来,钉钉做的“一件事”是,当整个软件体系架构在新时代解构和重组的过程中,钉钉搭建一个平台,包括低代码的aPaaS,系统之间集成的iPaaS,数据沉淀的dPaaS,还有AI PaaS,提供了很多功能组件和平台,帮助企业把传统的那套技术架构牵引到新的解决方案。这里面,组件可以来自于ISV开发,可以企业自己去搭建,也可以应用钉钉原生提供,基于这样的一套技术架构,可以帮助企业构建自己新的软件架构和解决方案,而只有这样的解决方案才可以面对今天企业复杂的业务系统。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底层逻辑,在新能源行业面临全球协同、信息技术安全、员工管理和业务效率等挑战,钉钉基于可集成的PaaS底座能力,联合开放的生态系统、AI能力的场景化应用以及安全防控能力,提供了敏捷的、个性化、智能化的数字化新模式。事实上,渗透到新能源行业也成为了钉钉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又一成功实践和进阶。(耿鹏飞)


编辑:李芊诺

责编:汪黄任

审核:陈雪辉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