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登录中国工业报账号
×
邮箱/手机号
密码
验证码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账号?
立即注册
其它登录方式
QQ登录
新浪登录
微信登录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切换账号
个人中心
我的投稿
云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头条
要闻
部委
装备
能源
化工
材料
数智
区域
文化
数据
新三农
工业文旅
中国机械
原创
财经
公司
消费
质量
汽车
会展
财金
视频
专题
人物
时代高光
工业小镇
班组天地
首页 /
吴吟: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必须把能源安全保供放在最突出位置
发表时间:2023-12-01 10:50
分享到:
11月28日,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吴吟在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举办的“清洁能源链成就专题会”上表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必须把能源安全保供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坚持新能源与传统能源融合发展,持续推进能源科技创新。
在吴吟看来,新型能源体系是顺应发展趋势的能源体系,呈现出能源系统电力化、电力系统低碳化、低碳系统多元化、多元系统分布化、分布系统网联网化、联网系统智动化、智动系统数字化7个突出特点,新型能源体系要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经济、智动等基本功能。“新型能源体系是以电力为主导、非石化能源为主体、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吴吟认为,新型能源体系还是以用户为中心、互联智动、数字技术支撑、具有较强韧性、与生态文明相匹配的能源体系。
“新型能源体系规划建设思路必须把能源安全保供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必须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用能的经济性、必须坚持新能源与传统能源融合发展、必须用数字技术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吴吟用“四个必须”阐述了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任务,“抓住能源低碳转型发展,就抓住了实现‘双碳’目标的‘牛鼻子’。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现代社会趋于不可或缺。新型能源体系是与人类迈进生态文明阶段相匹配的能源体系,其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持续数十年时间。新型能源体系经核中必须坚持‘先立后破’,持续推进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优化组合。随着科技进步,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组合发展的模式可能发生变化,但一定沿着更加节能减污降碳的方向发展新能源。新能源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是传统能源探索低碳发展新路径、寻求新突破、找到新用场景的过程,。数字技术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数字技术可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助力能源科技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数字技术将助力能源生产挖潜提效。保障能源运输高效可靠,促进人员消化消费优化升级。”
吴吟认为,新型能源体系规划建设有5大要点,即一是控制化石能源总量。在非化石能源安全可替可靠替代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逐步降低化石能源比重。控制化石能源总量,关键在于做好煤炭利用大文章,逐步减少原料路径利用;加快拓展原料路径利用;研发碳捕集利用新路径。二是着力提高利用效能。2022年,我国能耗强度较“十五”末累计下降约44%,支持碳排放强度下降约50%,节能对碳排放强度下降的贡献超过80%。三是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特点应该被表述为富煤、贫油、少气、足能,光伏将成为最大的能源来源,储能产业迅猛发展,百花齐放。四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五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如何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吴吟给出的答案是:新型能源体系规划建设“四大保障”——推进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能源法律法规立改废;强化能源战略与中长期规划引导;持续推进能源科技创新。“能源科技革命具有基础性,进取性,引领性,带动性作用,在能源革命中起关键性,决定性作用,必须摆在能源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必须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必须健全能源颠覆性技术发现、甄别、筛选、培育、扶持、示范、推广应用一条龙机制;必须发挥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对能源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必须完善绿色金融和风险投资机制。”吴吟说道。(邢丹)
编辑:李芊诺
责编:邢 丹
审核:陈雪辉
分享到:
登录
评论一下
评论
0
人参与,
0
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
0
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
确定
取消
热门文章
2024年中国工业报社“寻找中国新质生产力标杆活动”全面启动
2024-04-15 11:21
中国工业报旗下“能源与原材料工业”公众号全新上线!
2024-04-10 14:35
私域消费乱象调查:有的收钱不发货有的非法荐股
2024-03-26 09:34
万亿美元大市场 中国加速发力2027年综合实力世界领先
2024-03-26 08:58
中国为世界经济复苏和稳定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2024-03-24 14:54
如何以人工智能引领产业融合发展?要瞄准这些前沿方向
2024-03-25 10:03
请输入验证码